老年人年老體邁以后活動能力就變弱了,活動的范圍也就會變小。這讓老年人的交際圈變得狹小。而如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飛快,兒女們除了給老人物質上的照顧以外,往往很難有時間陪老人說說話散散步。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很難得到慰藉。下面小編教給你怎樣和老人正確溝通。
很多人作為子女,卻忍受不了老人家的嘮嘮叨叨。其實老人家開始嘮叨起來了,就證明老人很有可能覺得孤獨了。這個時候應該多陪陪老人家嘮嘮嗑,不然老人家就會覺得越來越不受重視,甚至的嫌棄。我們要正確的與老人相處。
1.老年期認知變化:隨著年齡增長,感知覺的適應性變化最明顯。表現為視力明顯減退,出現所謂的“老花眼”;聽力下降,尤以70歲以后明顯;味覺、嗅覺、皮膚覺在60歲以后都有明顯下降;記憶力下降表現為記憶廣度、機械識記,再認和回憶等均減退;思維的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組織質量和腦細胞數減少,萎縮,思維遲緩。但現實生活中各國政府官員和大中型企業(yè)中的決策者大多是50歲以上,甚至70歲以上的老人,表明思維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雖然思維速度逐漸變慢,但可以用經驗、技能或專業(yè)知識來彌補。
2.老年人的社會變化:由社會人變成自由人,社會角色發(fā)生了變化,短期內可能不適應,隨之而帶來情緒上的變化,表現為消沉、郁悶、煩躁等。
3.人格的變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現在身體健康,經濟保障兩方面。由于權勢的失落而誘發(fā)的孤獨感;由于子女關心照顧的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導致的孤獨和苦楚。適應性差對周圍環(huán)境的態(tài)度和方式趨于被動,依戀已有的習慣對新環(huán)境很難適應,拘泥刻板,速度減退,趨于保守。
多掌握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識,關愛老人,了解老人心理特點。
(1)失落心理?,F代化事業(yè)需要現代觀念意識和現代科學知識、現代心埋素質以及強健的體魄等,可是一般老年人隨著年歲的增長正是在這些方面存在缺憾,這時候最容易產生失落心理。我接診的很多老年人就是,想玩點什么,很難再接受現代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幫助照看小孫,卻很難跟上孩子輩現代的教育理念,這種失落感和挫敗感有時就會擊垮老年人。
(2) 懷舊心理。對于個人來說生活環(huán)境、價值目標的改變使老年人心理反差變大,因而懷舊心理也變強烈。我接診的老年人,尤其是昔日的老干部,一旦從領導崗位上退休,失去一呼百應的那種權威感,那種反差感讓老年人很難去適應,總想去懷念找回當初的威風凜凜,但自己也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3)淡泊或空虛的心理。有些老年人退休后能夠不再刻意追求名利,雖清貧度日卻自得其樂,雖勞碌卻不已為然。但很多老年人也會因此感到空虛,我的很多老年患者,會跟醫(yī)生反復傾訴,自己退休了在家,沒有任何事干,相比之前的忙碌,突然空下來了反而抓心撓肝,無法適應。
(4)自卑心理。其表現有:膽小謹慎,不敢想不敢闖不敢擔風險,生怕打破平靜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獨,由于離開了崗位相對減少了同他人的聯系,極易產生孤獨感,依戀和交際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憂郁寡歡;嫉妒多疑,我接診的大部分存在抑郁癥狀的老年人均伴有這些特點,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這種孩子不在身邊的孤獨,無助感讓老人有苦說不出,一些老人會為此演變出嫉妒心理;童稚心理。其特征一是依賴,對組織依賴,對家人依賴,放棄個人努力,一切等待照顧。二是任性,易沖動,愛發(fā)脾氣,動輒氣沖斗牛,倚老賣老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式。三是多情,好管“閑事”,好為人師。四是固執(zhí)性格倔強,處事刻板很難通融。有時偏執(zhí)得不近人情。這些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抓住他們孩子,抓住他們照顧者的方式,只不過這種方式只會讓老人的情緒及人際關系陷入惡性循環(huán)中。
照顧老人或者與他們很好的交流常常需要獨特的溝通技巧和策略。以下是與老年人有效溝通的五條建議。當然,這些建議并不適用于所有場合。
以上是小編總結的老人心理特點,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該如何正確的和老人溝通呢?
耐心和同情心
毋庸置疑,跟老年人相處肯定要有耐心和同情心。不支的體力、緩慢的動作、健忘、邋遢、冷漠是老年人的特點。有時候,你很容易失去耐心,而且有挫敗感,甚至可能會放棄,直接走開。
這時候,如果能設身處地地為老年人考慮一下,你也許就會平靜許多。你可以這樣想:"她那么冷漠,沒有朋友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吧。""他行動那么慢,關節(jié)炎肯定沒少給他罪受。"
共情是保持耐心和同情心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使出了渾身解數,還是沒有耐心的話,那就出去冷靜一下。等你心平氣和了再回來。
詢問而非命令
如前所述,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尊重。你可以多詢問他們而非命令他們,以此來滿足他們的自尊心。
例如,不要說:"今天中午你要喝湯。"而應該這樣說:"中午你想喝湯嗎?"或者"我們今天中午喝湯吧,怎么樣?"
當然,最好還是給他們選擇的余地:"今天中午你想喝湯還是吃色拉?"
詢問是對老年人的尊重,給他們提供選擇是讓他們覺得自己對身邊的事兒還是能夠掌控的。
對于那些反應遲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詢問他們,但不必真的要等待回答。只是讓他們覺得他們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自理的。
詢問而非猜測
同樣地,在你行動之前要先詢問,而不要自作主張。比如說,關老年人房間的燈時,要先問一下,"我要給你關燈了,可以嗎?"如果老年人不同意,若無大礙就隨他去,或者跟他解釋清楚你這么做的原因(大部分情況是為老人的身體著想)。
子女和晚輩應重視精神贍養(yǎng),讓老人感受到天倫之樂。老年人不必過多干涉子女的生活習慣,免得傷了和氣,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使得家庭人際關系協調、和睦。
責任編輯: 劉長利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