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今社會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患有智力殘疾,那么怎么去護理使老人的病得到更好的預防和控制呢?
老年失智癥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大多數(shù)患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大量的護理工作。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良好的護理包括了心理和社會的治療,有利于促進疾病的控制、延緩衰退速度,是藥物治療的重要補充。本文佰佰安全網(wǎng)就來講講有關智力殘疾老人護理方法,希望這些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識可以幫助到您!
智力殘疾又被稱為智力落后、智力障礙、智力低下或弱智等等。我國對智力殘疾的定義是:智力明顯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顯示適應行為障礙。智力殘疾包括:在智力發(fā)育期間,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智力低下;智力發(fā)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智力損傷和老年期的智力明顯衰退導致的癡呆。
感知覺:一般為降低,各種感覺從敏銳性降低到遲鈍,包括視覺和聽覺。也有感覺過敏或正常。
注意:注意不集中、注意渙散、維持時間短暫,注意狹窄,主動注意減弱更明顯,嚴重時注意力缺乏 。
記憶:記憶降低,包括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識記、保持、回憶和再現(xiàn)過程都弱。與記憶策略有關,不善于建立事物間的聯(lián)系。
思維:思維簡單、直觀、具體,缺乏想象和推理,抽象能力差,對數(shù)量概念的理解差。
語言:發(fā)育遲緩,語言簡單,詞匯貧乏,理解差,發(fā)音不清。
情感:簡單原始,反應慢,體驗膚淺,情緒不穩(wěn)容易爆發(fā),控制能力差。
行為:固執(zhí)、刻板、墨守成規(guī),靈活性差難以改變。缺乏主見,依賴性重,容易受人支配自制力差,容易沖動。
運動:發(fā)展遲緩,動作不協(xié)調。
生活自理:降低,從部分自理到完全不能自理。
社會適應:適應環(huán)境能力差,精神疾病發(fā)生率增加。
據(jù)調查,目前97.8%的失智老人生活在家中,以家庭照顧者提供家庭照顧和護理為主;老年智力殘疾是一種生理性老化,所以這是不可逆的,多是由于大腦的腦細胞萎縮等導致的.對于老年智力殘疾的護理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愛心。
1、衛(wèi)生護理:搞好智力殘疾老人的清潔衛(wèi)生,定期洗浴,并及時更換衣服、床單、被褥等。日常護理對清潔要求格外嚴格,家人們不容忽視。室內保持空氣新鮮,陽光充足,通風良好,溫度適宜。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消毒,地面經(jīng)常用消毒液拖檫,保證病人室內的清潔衛(wèi)生。
2、飲食護理:需供給高熱量、高蛋白及富有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對獨立進食困難人應進行飲食訓練,在喂食時,切勿在患者牙齒緊咬情況下將匙硬行抽出,以防損傷牙齒。給予營養(yǎng)豐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進食時要慢,防止噎食。同時還考慮患者辨識、處理、理解盤中食物的能力及飲食習慣。
有的老人得了老年癡呆后厭食,但有的又會貪食。護理者能做的就是合理安排飲食,盡量少食多餐,盡量吃一些清單易消化的食物。有的老人吃飯拒絕護理者喂食,自己吃得滿身都是,這時不要呵斥他(她),默默地清理了就行。
3、生理護理:病情嚴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智力殘疾老人往往長時間臥床,側臥位適合各種病人,護理人員常幫助患者翻身,白天盡量減少臥床時間。及時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發(fā)生或繼發(fā)其他感染。
智力殘疾老人多行動不便。故應有專人守護。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傷害。
4、心理護理:要注意與患者保持經(jīng)常性的接觸交往,建立非言語的溝通途徑,以便及時、準確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在患者旁邊放一些有回憶性的照片,家人的照片等,給患者心理帶來安慰性。
5、定期帶老人去醫(yī)院檢查,查看病情,并咨詢醫(yī)生,做對應的護理和治療。醫(yī)院一般會開一些藥物抑制病情,一定按時按量督促老人吃藥,不要私自增減藥量。
6、防止意外:注意常用藥物的保管,避免誤服藥物發(fā)生藥物過量或中毒事件。
應妥善管理家電、煤氣等,防止患者發(fā)生觸電、燒傷、爆炸等意外;對于行動困難者在行走時注意攙扶,避免跌倒意外;患者外出需有人陪伴或把病人姓名、地址、聯(lián)系方法等寫在卡片上讓患者帶在身上,以防走失意外。
運動能力、 感知能力、認知能力、語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包括了老人全面發(fā)展的各個方面,要按照這些方面為智力殘疾老人提供全面的康復訓練,促進他們的發(fā)展與功能的改善。
1、運動能力訓練:
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臺階、跑、伸手取物、捏取、擰蓋、系扣子、穿珠子、折紙。
2、感知能力訓練:
注意物體、追視移動物體、分辨氣味、分辨常見生活環(huán)境中的聲音、觸覺分辨。
3、認知能力訓練:
認識物體的存在、物品歸類、認識顏色、認識方位、認識形狀、分辨有無、認識蔬菜、知道天氣情況、知道因果關系、點數(shù)、認識時間、認識錢幣。
4、語言交往能力訓練:
知道自己 的名字、服從簡單的指令、表達需求、說簡單的短句、語言的交流、書寫的基本能力。
5、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拿著食物吃、用餐具吃、用餐具喝、小便自理、大便自理、脫衣服、穿衣服、穿鞋襪、刷牙、洗臉、洗腳、蓋被子、疊被理床、認識家庭內部環(huán)境。
6、社會適應能力訓練:
知道自己、認識熟悉的人、認識家庭的外部環(huán)境、知道居家安全、認識公共設施、參加集體活動、懂得安全知識。
(1)忌精神刺激、喜怒無常、驚恐思慮等。人到老年之后,氣血虧虛、營衛(wèi)不調,五臟六腑功能日益衰退,如在這個自然衰老過程中受到外界的不良精神刺激后,容易發(fā)生老年性智力殘疾。老年人應以積極的心態(tài),做到樂觀、愉快、寬宏大量、熱愛生活,以防止智能衰退,同時還應保持與周圍環(huán)境及人群的接觸,以延緩心理的衰老過程。
(2)避免損害腦細胞的疾病。如腦炎,顱外傷,腦血管疾病、慢性中毒及內分泌紊亂等疾病均是老年性癡呆發(fā)病的誘因。而且忌長期使用降血壓、鎮(zhèn)靜安定劑等藥物,以避免這類藥物對腦功能的干擾,加速病情發(fā)展。
(3)忌營養(yǎng)攝入不足或維生素缺乏,忌飲酒吸煙。老年智力殘疾與飲食有著很密切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牛奶、雞蛋、魚、肉、動物肝臟等優(yōu)質蛋白食品對大腦機能有強化作用,大量的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可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防止營養(yǎng)不足引起的智能障礙。吸煙使體內小動脈收縮變窄、加重病情,所以老年人應戒煙戒酒。
(4)忌缺乏適當體力活動及腦力勞動。調查顯示長壽老人均堅持一定量的體力與腦力活動,這種持久且適量的活動,不但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新陳代謝,且能加強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活動,提高調節(jié)能力,這樣有利于防止或延緩智力衰退。
(5)忌患者無人照看?;颊哂捎诓∏榈陌l(fā)展,會出現(xiàn)諸如自傷、傷人、毀物、縱火等行為,因此應有專人照看,以防發(fā)生不測意外。
1、飲食均衡,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及動物性脂肪。一天食鹽的攝取量應控制在10克以下,少吃動物性脂肪及糖,蛋白質、食物纖維、維他命、礦物質等都要均衡攝取。
2、適度運動,維持腰部及腳的強壯。手的運動也很重要,常做一些復雜精巧的手工會促進腦的活力,做菜、寫日記、吹奏樂器、畫畫等都有預防癡呆的效果。
3、避免過度喝酒、抽煙,生活有規(guī)律。喝酒過度會導致肝機能障礙、引起腦機能異常。一天喝酒超過0.3升以上的人比起一般人容易得腦血管性癡呆。抽煙不只會造成腦血管性癡呆,也是心肌梗塞等危險疾病的重要原因。
4、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肥胖等生活習慣病。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5、小心別跌倒,頭部摔傷會導致癡呆。高齡者必要時應使用拐杖。 第六,對事物常保持高度的興趣及好奇心,可以增加人的注意力,防止記憶力減退。老年人應該多做些感興趣的事及參加公益活動、社會活動等來強化腦部神經(jīng)。
7、要積極用腦,預防腦力衰退。即使在看電視連續(xù)劇時,隨時說出自己的感想便可以達到活用腦力的目的。讀書發(fā)表心得、下棋、寫日記、寫信等都是簡單而有助于腦力的方法。
8、隨時對人付出關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
9、保持年輕的心,適當打扮自己。
10、避免過于深沉、消極、唉聲嘆氣,要以開朗的心情生活。高齡者常須面對退休、朋友亡故等失落的經(jīng)驗,很多人因而得了憂郁癥,使免疫機能降低,沒有食欲和體力,甚至長期臥床。
對于失智癥患者而言,不但需要家屬的照顧與支持,還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幫扶。加強日常護理對于改善失智、癡呆人群的生活質量最為重要!
責任編輯: 聶思凡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wǎng)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