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貧血是貧血中一大類的疾病,分類十分復雜。那么,溶血性貧血的分類呢?佰佰安全網和您一起來看一下吧!
生活中經常會有人出現貧血,貧血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大家熟知的缺鐵性貧血,相比之下,人們對溶血性貧血了解并不多。那么,溶血性貧血的分類呢?下面就讓佰佰安全網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溶血性貧血的分類如下:
1、溫抗體型
1)急性型。常為3歲以下的嬰幼兒,男性兒童占多數。發(fā)病前1—2周有前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發(fā)熱、寒戰(zhàn),嘔吐,腹痛,進行性貧血,黃疽,脾腫大,常發(fā)生血性蛋白尿.重者出現急性腎功能不全。少數患者伴有血小板減少.出現皮膚豹膜出血,稱為ev凹s綜合征。急性型患者臨床經過呈自限性,發(fā)病1—2周后溶血可自行停止,約50%患者在3個月內痊愈,evans綜合征患者可因出血而死亡。
2)慢性型。多見于年長兒,原發(fā)性者占多數。起病緩慢,可表現為進行性或間隙性溶血,主要臨床表現為貧血、黃疽、肝脾腫大,常伴有血性蛋白尿,臨床呈慢性經過.反復感染加重溶血,貧血及黃疽。慢性型者病和常在3個月以上.原發(fā)性者可遷延10—20年,evans綜合征患者項后多較惡劣。如反復繼發(fā)感染或合并免疫缺陷癥,死亡率為11%—36%。
2、冷抗體型
1)冷凝集素病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常繼發(fā)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巨細胞病毒感染、支原體肺炎等。起病急,主要表現為受冷后耳郭、鼻尖、手指、足趾末端發(fā)組和雷諾征象隨環(huán)境升高而消失。臨床經過呈自限性.可有程度不同的黃疽和貧血,隨原發(fā)病痘痊愈而消失。
2)陣發(fā)性寒冷性血紅蛋白尿在1歲以后小兒可發(fā)病,也有原發(fā)性患者。受冷后急驟起病,突出表現為發(fā)熱、寒戰(zhàn)、腹痛、腰背痛、貧血和血紅蛋白尿,大多數持續(xù)數小時即可緩解,以后遇冷可再復發(fā)。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溶血性貧血的分類的一些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醫(yī)療衛(wèi)生的知識。請您多多關注佰佰安全網吧!
責任編輯:王秀娟
2023.01.12 22:28:09
2023.01.12 22:26:46
2023.01.12 22:25:01
2023.01.12 22:24:04
2023.01.12 22:23:05
2022.12.08 20:35:41
07/17服用性藥時該注意什么?
06/16損傷性醫(yī)療廢物該怎樣處理?
05/20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什么意義?
07/13預防性侵害的措施有哪些?
08/31個人信息泄露不得忽視,危害性你知道多少?
01/25如何防范校園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