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稱,銷售人員即使利用虛假消息促成交易,只能認定是不誠信的行為,但不構成法律責任。消費者在此種言論面前,需理性應對。
消費者在購房時經(jīng)常容易被忽悠,往往售房者的一句話就能讓大家掉進消費陷阱里。所以,我們不妨了解一下這些常見的“一句話陷阱”,避免自己上當受騙。
看廣告不如看療效
“您現(xiàn)在所看到的,就是將來入住后可以享受到的?!?
不知購房者在看廣告時有沒有注意到,現(xiàn)在開發(fā)商在自己的廣告宣傳單上通常會打出非常細小的一行字,稱“本廣告文字僅為邀約邀請,不構成買賣合同內(nèi)容”, “本宣傳資料、圖片僅供參考,最終內(nèi)容以政府最終批準的規(guī)劃方案以及買賣雙方簽訂的《武漢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內(nèi)容為準”。因此消費者在買房時不要光看廣告內(nèi)容,簽合同時要看清楚有無將相關條款寫入合同。
小心提防“催買房”
“下周我們就要漲價了,請趕緊過來簽合同?!?
很多購房者都遭遇過被“催買”的經(jīng)歷。比如剛看了房不久,就會接到售樓小姐的電話,稱優(yōu)惠即將截止,或者馬上就會全面提價,每平方上漲幾十元甚至幾百元。不少購房者因此趕緊下定、簽合同,但事后很可能發(fā)現(xiàn)這僅僅是一種促成交易的手段,不僅樓盤沒漲價,甚至還可能有更大的優(yōu)惠。
律師稱,銷售人員即使利用虛假消息促成交易,只能認定是不誠信的行為,但不構成法律責任。消費者在此種言論面前,需理性應對。
口頭承諾寫進合同才算數(shù)
“首套房貸款肯定能享受利率折扣,不然可以退房。”
買房不僅是個體力活,還是一項技術活。簽合同、搞貸款、收房辦證……常常能把人搞得暈頭轉向。要是買的是二手房,契稅、營業(yè)稅、個人所得稅、交易費、評估費、按揭費、中介費、查檔費、登記費、印花稅票等名詞,能讓你頓感自己是多么的白癡。
正因為如此,不少購房者在這些專業(yè)問題上往往選擇相信和依賴置業(yè)顧問和中介人員。但一定要謹記,因為是口頭承諾,沒有寫進認購書,沒有錄音等證據(jù),即便是通過法律渠道,也難以維護自己的權利。尤其在購房政策動蕩期,置業(yè)顧問口頭承諾利率折扣、房價保障等都不靠譜。因此,開發(fā)商或者二手中介的一些口頭承諾,最好都要寫進合同里。
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能敗事。為了防范購房中的陷阱,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責任編輯:吳夢莉
07/16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有哪些?
07/17沼氣發(fā)生爆炸的必備條件是什么?
03/29我們該如何應對化工爆炸
07/17如何防范雙十一網(wǎng)購陷阱?
07/17借貸理財?shù)娘L險大嗎?
02/24高壓鍋什么情況下會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