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炎就醫(yī)指南有哪些”,很多人都關(guān)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wǎng)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支氣管炎初起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鼻塞、噴嚏、咽痛咽癢、聲音嘶啞、頭痛、周身不適或肌肉疼痛、輕度畏寒、發(fā)熱等。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和咳痰。開始時咳嗽不明顯或輕度刺激性咳嗽,無痰或少痰,1~2天后咳嗽加重,痰量增多,由黏液轉(zhuǎn)為黏液膿性痰,偶見痰中帶血,可伴有氣促、胸骨后發(fā)緊的感覺。較重者呈陣發(fā)性咳嗽或終日咳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支氣管炎就醫(yī)指南有哪些?
* 抗感染治療:口服阿莫西林膠囊0.5克,每日3次,或交沙霉素0.4克,每日3次,或頭孢克洛0.5克,每日3次;肌內(nèi)注射青霉素160萬單位,每日2次,或克林霉素600毫克,每日2次。
* 止咳化痰:復(fù)方甘草合劑10毫升,每日3次,或枸櫞酸噴托維林25~50毫克,每日3次,或鹽酸氨溴索片30毫克,每日3次。兼喘者,茶堿控釋片0.1克,每日2次,或沙丁胺醇2.4~4.8毫克,每日3次。發(fā)熱者,給予A P C或百服寧治療。
中醫(yī)根據(jù)癥狀及脈象將本病分型,然后進行辨證論治。
◎風燥傷肺型:癥見干咳少痰,連聲作嗆,喉癢咽痛,唇鼻干燥,口干,或伴鼻塞,頭痛,惡寒發(fā)熱,且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適宜用疏風清肺、潤燥止咳的方法治療。
參考方藥:桑葉10克、豆豉10克、杏仁10克、浙貝母10克、沙參15克、山梔子10克、玉竹15克、百部10克、黃芩10克、天花粉15克、蘆根30克。
◎肺熱陰傷型:癥見干咳,痰少黏稠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熱顴紅,手足心熱,夜寐盜汗,且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適宜用養(yǎng)陰清熱、潤肺止咳的方法治療。
參考方藥:沙參15克、麥冬15克、玉竹15克、天花粉15克、百合15克、桑葉10克、杏仁10克、桑白皮10克、蘆根30克、川貝粉6克(沖服)。
◎風寒襲肺型:癥見咳嗽聲重,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fā)熱,無汗,且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適宜用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方法治療。
參考方藥:麻黃6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荊芥10克、紫菀10克、百部10克、牛蒡子10克、大青葉30克、黃芩10克。
◎痰熱蘊肺型:癥見咳嗽氣短聲粗,痰多色黃質(zhì)黏,面赤身熱,口干欲飲,且舌質(zhì)紅、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適宜用清肺化痰、肅肺止咳的方法治療。
參考方藥:黃芩10克、桑白皮10克、知母10克、全瓜蔞30克、浙貝母10克、杏仁30克、橘紅10克、蘆根30克、魚腥草30克、膽南星10克、枳實10克、生甘草6克。
◎風熱犯肺型:癥見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嘎啞,咽痛,痰黏色黃或黃白相間,常伴鼻流黃涕,頭痛四肢酸楚,惡寒發(fā)熱,口渴,且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浮滑。適宜用疏風清熱、宣肺化痰的方法治療。
參考方藥:金銀花30克、連翹15克、大青葉30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薄荷6克、杏仁10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黃芩10克、浙貝母10克。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編為您介紹支氣管炎就醫(yī)指南有哪些的內(nèi)容,本網(wǎng)兒童安全教育知識庫中還有很多關(guān)于兒童安全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xù)關(guān)注本網(wǎng)的內(nèi)容,以便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24.06.20 20:50:50
2024.06.20 05:00:17
2024.06.19 22:13:59
2023.10.01 14:22:08
2023.10.01 13:37:24
2023.10.01 09: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