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的心理干預有哪些”,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地震后的心理干預有哪些?災難幸存者普遍存在死亡烙印、死亡恐懼、死亡負罪感。死亡烙印包括對災難的記憶和印象,它們無一例外地跟死亡、垂死,以及大規(guī)模的毀滅相關。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成千上萬人的死亡和傷殘后果,如何營救存活者,如何搶救傷者、安置幸存者成為頭等大事。筆者認為,災后的心理干預同樣不可忽視。
死亡烙印包括對災難的記憶和印象,它們無一例外地跟死亡、垂死,以及大規(guī)模的毀滅相關。很多幸存者噩夢連連,對跟災難有關的信息極端敏感,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重新引起恐慌。他們會感到在死亡前束手無策,感覺自然本身是危險的、致命的。除此之外,還表現為沉浸在死去親友難以自拔的回憶中,出現自我譴責、心靈麻木甚至暴力傾向。因為災難的發(fā)生,人們懷疑開始社會的公正。無辜者遭難而惡人卻無報應的現象,更使得人們的思想發(fā)生混亂,進而導致精神世界的崩潰。
災難的幸存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必要的心理干預,他們今后的人生將充滿阻力,過一種正常人的生活也可能成為一種奢望。
研究發(fā)現,幸存者的心理健康,會因他們在困境中所面對的一些行為作用而有所改善。這些行為包括承認關注他們所遭受的痛苦;承認災難制造者該負的責任;給那些希望重建家園的人們以機會并給予經濟上的幫助……總之,給幸存者總的感覺是——至少已經采取了一定的步驟來幫助他們的精神世界恢復正常。
此項工作因為時時面臨死亡、損壞,特別是救災者直接跟死者、傷者的身體接觸,通常會使得他們受到極為強烈的精神刺激,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心理障礙。換言之,救災者自己很可能成為需要被援助的人。
通常情況下,可怕的死亡、損失和破壞調動了人們的反應機制,救援者會產生一種投身于某種崇高事業(yè)的使命感,從而能夠超時工作、超水平發(fā)揮。但當他們感到準備不足,無法完成自己分內工作時,他們就會感到極大的痛苦和絕望。此外,救災工作自身的危險性會給救災者留下可怕的后遺驚懼,如果不加克服,有關災難的噩夢將會大量占據救援者的生活,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心理傷害。
災難發(fā)生后,對救災者最簡單有效的心理干預方法就是鼓勵他們跟別人傾訴,和盤托出自己的心理沖擊,宣泄自己的痛苦經歷。而組織有相同經歷的團體來進行傾訴活動,將更為有效。問題嚴重的救災者,還需要專業(yè)人員設法幫助解決心理問題。
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將促進人們對災難的適應,并更快地迎接新生活。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編為您介紹地震后的心理干預有哪些的內容,本網兒童安全教育知識庫中還有很多關于兒童安全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xù)關注本網的內容,以便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22.11.11 18:43:19
2022.11.11 18:41:40
2022.11.11 18:40:00
2022.11.11 18:36:52
2022.11.11 18:35:28
2022.06.07 15:48:25
02/28兒童面霜很重要,掌握正確使用方法效果好
07/17如何安全避孕?
08/31學生偷盜應如何處理?哪種教育比較妥當?
04/10網絡安全防范措施與應用
04/18物業(yè)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06/26學校安全教育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