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有三大癥狀,送您解決方案”,很多人都關(guān)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wǎng)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吐奶是寶寶常見的現(xiàn)象,指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較多。新生兒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們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fā)育成熟。而寶寶吐奶有三大癥狀,送您解決方案。
癥狀一:吐奶塊
吐奶表現(xiàn):
3個月內(nèi)寶寶的胃呈水平位置,容易將奶存下。且胃的容量很小,寶寶出生后10余天胃內(nèi)只能容納12兩奶,即使只是這12兩奶,要想在胃內(nèi)排空大約也需要23小時,所以每隔3小時左右喂1次奶比較合理。如果喂奶過于頻繁,這必然影響下一餐的進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飽脹,上一餐吃進的乳汁還有部分存留在胃里,與胃酸結(jié)合,就有可能吐出奶塊。
解決方案:
采用控量奶流的喂奶姿勢
有的新媽媽喜歡躺著喂奶,采用這種面對面?zhèn)扰P哺乳的姿態(tài)式喂奶,會增大寶寶吐奶的可能性。抱著的話寶寶的身體是傾斜的,當(dāng)寶寶的身體處于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tài),胃的下口便相應(yīng)有了一定的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腸,使胃部分騰空。因此喂奶時可以把寶寶抱起來,讓他頭向上斜著躺在你懷里,新媽媽可以一手托起寶寶的背部,手呈剪刀狀,一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別放在乳房的上方和下方以托起整個乳房喂奶,當(dāng)奶流速快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夾住乳房控制奶流速度。
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寶寶
媽媽不應(yīng)立即把寶寶放回到床上。而是應(yīng)該把寶寶貼胸豎直抱起,頭趴在大人的肩上,輕輕地拍背,讓那些隨吸奶而吞入的空氣排出,即讓寶寶打嗝兒。氣體在胃中停留,占據(jù)一定的空間是引起寶寶吐奶的重要因素,寶寶打完嗝兒,胃中氣體排空,再把寶寶輕輕放下,并且側(cè)臥。這樣可以減少吐奶,而且減少吐出的奶被吸入呼吸道的危險。
癥狀二:吃完就全吐出來了
吐奶表現(xiàn):
寶寶哭鬧或者吃奶時的吮吸動作往往會同時吸進許多空氣,氣體停留在胃中形成氣泡,哺乳結(jié)束后,隨著嬰兒身體的移動或被翻動(如給他洗澡或替換尿布時),寶寶胃中的空氣會上升從氣管里跑出來,而寶寶的胃部肌肉也很薄弱,支配胃部的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功能發(fā)育不夠成熟,也就是說寶寶還不會打嗝,無法將胃中的空氣排出,加上胃的入口松出口緊,如果一次性喂奶量過多,奶會隨著空氣一起跑出來。
解決方案:
寶寶哭鬧后不要立即喂奶
喂食前如果哭鬧太久,可能會在哭叫當(dāng)中吸入較多的空氣到胃里面,此時喂奶就容易反溢。如果在喂奶前先幫他拍拍背、排排氣,就會改善。
吃奶后應(yīng)該避免的小動作
寶寶多采取仰臥位躺在床上。但吃奶后為防止吐,最好不要馬上置寶寶仰臥位,應(yīng)先右側(cè)臥無吐奶現(xiàn)象后再讓他仰臥。然后盡量在半個小時內(nèi)不要翻動寶寶或給他洗澡,就可以避免吐奶。不要讓寶寶吃完奶后,吸吮空的奶瓶。
癥狀三:吃完很長時間才吐,但經(jīng)常吐
吐奶表現(xiàn):
寶寶三四個月后,隨著胃肌肉功能和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功能的逐步加強,寶寶吃奶不會立刻就吐出來,但是也要十分注意。此時的寶寶可以吃奶粉或牛奶了,但由于新媽媽持奶瓶的姿勢不正確,或奶頭里沒有充滿奶,可能里面的空氣就隨著寶寶的吮吸進到胃中。再加上此時的寶寶更加活潑好動、奶的溫度較低或者藥物等刺激到寶寶的胃等,即使奶沒有立刻吐出,但過一段時間也會吐出來。
解決方案:
給寶寶喂奶注意流速
一定要讓奶瓶和寶寶的臉呈90度,同時奶嘴應(yīng)充滿奶,不要有空氣,奶嘴上的孔最好呈十字形,這樣的流速比較慢,可以防止寶寶吃進空氣或吃得太急。測試奶汁流速的方法,是把奶瓶倒轉(zhuǎn),奶汁流出成聯(lián)珠(每秒鐘23滴),但不成直線為宜。喂奶時要注意奶瓶的傾斜度:讓奶瓶內(nèi)的奶水能完全蓋住奶嘴的出口,寶寶才不會一邊吸奶、一邊吸入空氣,否則也容易溢奶。
防止胃黏膜刺激吐奶
寶寶胃黏膜受到刺激也會引起吐奶。胃黏膜受到刺激的原因很多,分娩時吸入羊水、胎糞及母血,服用紅霉素、黃連素、磺胺類藥物,胃部出血等都會刺激胃黏膜引起嘔吐。
平時為了預(yù)防吐奶,喂奶后,及時給寶寶拍嗝。如果寶寶吃著吃著很自然地停住,媽媽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在寶寶又開始吃之前拍嗝,盡量排出寶寶胃里的空氣。如果你對兒童可以了解哪些飲食安全知識等有關(guān)兒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識還有疑問,請繼續(xù)關(guān)注佰佰安全網(wǎng)兒童飲食安全教育安全常識欄目。
責(zé)任編輯:陳淼琪
2022.11.11 18:43:19
2022.11.11 18:41:40
2022.11.11 18:40:00
2022.11.11 18:36:52
2022.11.11 18:35:28
2022.06.07 15: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