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餐具,好看不一定安全!”,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wǎng)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當孩子剛開始學習吃飯、或遇到孩子不愛吃飯的時候,不少家長都會選擇給孩子買外形美觀的彩色餐具,希望借餐具引導孩子乖乖吃飯。然而一些外形可愛的彩色好看的餐具,卻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揭開彩色餐具的外衣
據(jù)報道,不久前,加拿大溫哥華一名兩歲兒童突然夭折。經(jīng)醫(yī)學檢驗發(fā)現(xiàn),其根源是:孩子連續(xù)29天飲用了彩瓷壺中的蘋果汁,結果導致鉛中毒。
北京環(huán)保餐具聯(lián)合組織秘書長董金獅介紹說,日常生活中,一些彩色陶瓷制作的餐飲用具及水晶器皿是造成鉛污染的源頭之一。陶瓷制品的原料(陶土)及彩釉中含有大量的鉛、銻等金屬化合物,如果用這類器皿盛酒、水果汁、醋等酸性食物或飲料,彩釉中的鉛就會溶解于食物或飲料中。前不久,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國內(nèi)陶瓷飲食器皿質量抽查結果,合格率僅為54.5%。大部分不合格產(chǎn)品來自集體和個體、私營小企業(yè),其中的鉛、鎘含量過高。而鉛溶出量主要是來自陶瓷顏料貼花等,如裝飾材料面積過大、烤花溫度不夠或工藝處理不當,都會引起鉛溶出量超標。至于“國外引進”的彩瓷用品,也不能盲目地掉以輕心,不久前,香港海關抽查了來自日本、意大利、英國、葡萄牙等國的600款瓷器餐具,包括大小不同的碗、碟、杯和湯匙,結果有526款不符合國際標準規(guī)定,釋放出過量的重金屬鉛,不合格率高達88%。
外表華麗的水晶制品,其中的氧化鉛含量往往高達20%-30%。有人進行過實驗,用水晶容器盛酒,一小時后,酒中的含鉛量即升高一倍。若把一升白蘭地酒置入水晶器皿中,5年后,酒中的含鉛量可高達2萬微克,遠遠超過環(huán)保部門關于飲品中含鉛量要低于50微克/升的規(guī)定。
油漆筷子也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食具,它尊貴典雅,極具裝飾性,但因為油漆是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大多含有毒化學成分,如黃色油漆鉛含量占顏料總量的64%,鉻含量也達16.1%。長期使用油漆筷子進餐,特別是油漆脫落隨食物一起進入胃內(nèi),鉛和鉻等有毒物質進入人體被蓄積,就有發(fā)生慢性中毒的危險。因此,日常進餐時最好不用油漆筷子,應選用無毒且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竹制筷子或木制筷子;另外,使用筷子還應經(jīng)常消毒,并每半年更換一次,以免筷子成為疾病的傳播媒介。
塑料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塑料餐具更是家用器具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較安全的塑料餐具有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塑料制品等。輕工業(yè)塑料加工應用研究所科研室主任、高級工程師萬青先生介紹說,由于密胺餐具的原料價格較高,一些不法企業(yè)為追求利潤,在密胺餐具的生產(chǎn)中以脲醛類的模塑粉替代,再在餐具外表涂一層三氯氰氨粉,而用脲醛制造的餐具對人體是有害的;還有一些企業(yè)為降低成本,使用從國外走私進口的廢塑料或在國內(nèi)回收的舊塑料處理后再制成塑料餐具,這些產(chǎn)品無疑是對人體有害的。由于這些產(chǎn)品不可能具有合格產(chǎn)品的純凈色彩,因此往往被加工成一些比較鮮艷的色彩。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曾公布了317個品牌的塑料嬰兒奶瓶的比較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中幾個品牌表面的彩色圖案重金屬釋出量狀況令人吃驚,其鉛釋放量超出歐洲安全標準的2-20倍,鉻含量超出1-5倍。
鋁制餐具對人體的危害幾乎是盡人皆知,而前不久,各煤體紛紛熱炒的“特氟龍”事件,使人們需要警惕的不安全餐具中又添了一個不粘鍋,原來普通的鐵鍋要想不粘底,就要在鍋內(nèi)表面涂一層叫“聚四氟乙烯”的塑料。如果產(chǎn)品出自設施不齊全的小作坊,就有可能在這層“塑料”中混進氟的單體,一加熱釋放出來,那可是有害無益。大超市賣的不粘鍋,自然不大可能是“毒鍋”。但“聚四氟乙烯”如果加熱到400℃以上就會分解,放出來的“四氟乙烯”可是劇毒氣體。不粘鍋、電飯鍋內(nèi)壁都會涂這種塑料,所以使用時千萬要小心,別把鍋放在火上空燒。
因此,我們說有些餐具,好看不一定安全,家長們還是要購買安全且實用健康餐具為好!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怎樣給兒童餐具消毒相關知識,可以到佰佰安全網(wǎng)來查詢搜索呦!
責任編輯:陳淼琪
2021.04.24 14:22:36
2021.03.10 09:59:08
2021.01.19 23:03:08
2020.12.24 15:54:44
2018.12.31 23:42:39
2018.12.31 17:44:24
02/28兒童面霜很重要,掌握正確使用方法效果好
04/06兒童情緒控制能力差,正確引導很重要
07/07國家有哪些關愛留守兒童的政策?
01/29虐待兒童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恐怖
07/09社會該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07/13兒童遭遇性騷擾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