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快門速度是指手持拍攝時相對安全的快門速度。在13時目機上,它就是高于鏡頭焦距倒數(shù)的快門速度。比如你用20Omm鏡頭拍攝時,安全快門速度最低是1/200秒,低于該速度時,畫面拍虛的危險1生會很大。在沒有防抖系統(tǒng)以前,攝影師都會按照這個規(guī)則來拍照片。如果你使用的是數(shù)碼相機,要特別注意八PS放大倍率的問題。比如佳能非全畫幅單反相機的焦距轉換倍率是1 .6,當用2田mm焦距拍攝時,安全快門速度是1/(20ox門6)=幾侶20秒。所以我們要盡量在安全快門速度內(nèi)拍攝照片,但有時在長焦距或弱光條件下無法達到安全快門速度,最好配合腳架或防抖系統(tǒng)來完成拍攝。
安全快門速度怎么計算?
快門速度通過秒或幾分之一秒來表示時間的長短。不同的相機生產(chǎn)廠家的機身會有不同的快門速度起始范圍,這個范圍也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至少都有以下的快門速度(也許會更多):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和1/1000秒。有些相機的速度會使用簡略方式,如把1/30秒標記為“30”。為了區(qū)分秒和分之一秒,一般會在機身上使用不同的顏色或其特殊的標記標示這些數(shù)字。例如,Nikon和Canon的機身通過在數(shù)字2后面加一個分號(")標記來表示秒,因此2"表示2秒而不是1/2。仔細閱讀你的相機的說明書,看看你的相機是如何進行區(qū)分的。
安全快門,實際上是說保證成像質量的快門速度。它只是一個重要參考。
單反相機拍攝時,曝光量是由光圈和快門組合決定的,在拍攝一些特定的人物或靜物時,攝影師喜歡用光圈優(yōu)先方式保證大光圈來突出主體。如果光線不足,就會拖慢快門速度。
隨著快門速度的減慢,拍攝者和相機的移動痕跡就會被記錄下來,導致照片模糊。這個速度的臨界點就被稱為安全快門(速度)。普通手持拍攝一般是1/15s為極限,微拍或遠攝等放大倍率時需要更快的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在相機上沒有機械上的設置,它只是攝影者判斷的一個參考數(shù)據(jù)。安全快門也不是僵化的鐵律,攝影師的持機姿態(tài),呼吸調(diào)節(jié)都很重要,有依托拍攝或者上三腳架都會提高照片的成功率。
但是繼續(xù)降低快門速度,面臨的是拍攝主體無規(guī)則運動也會被記錄下來,因此需要攝影師使用燈光、縮小光圈甚至提高感光度(iso)設置來解決。
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是指通常在1/30s或是1/60s,相機“喀嚓”的瞬間,相機就執(zhí)行曝光過程。這個時間如果長于1/60s,便很容易因為手的晃動,而讓畫面變的很模糊。
拍片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出片模糊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拍攝時的快門速度沒有達到安全快門,手的抖動就會直接反映到照片中,導致出現(xiàn)拍虛的情況。簡單一點說,安全快門就是通常情況下使出片不模糊的最慢快門的一個邊界線,在實際拍片過程中,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數(shù)值計算,使用某一快門時候,只要出片不模糊,就可以稱這一快門速度為安全快門。
快門解釋
是鏡頭前阻擋光線進來的裝置,一般而言快門的時間范圍越大越好。秒數(shù)低適合拍運動中的物體,某款相機就強調(diào)快門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輕松抓住急速移動的目標。不過當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車水馬龍,快門時間就要拉長,常見照片中絲絹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門才能拍出來。
關于手持相機拍攝的安全快門速度,常規(guī)的觀點是焦距的倒數(shù)。例如焦距是60mm,安全快門速度為1/60秒,焦距為600mm,安全快門速度為1/600秒。
依此說來當焦距為18mm時,安全快門速度為1/18秒,焦距為900mm時,安全快門速度為1/900秒。
其實這個與拍攝者手持穩(wěn)定度度有很大的關系,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不管焦距多長,手持拍攝的快門速度低于1/60秒就很不安全了,對于少數(shù)手持穩(wěn)定性很好的人或許1/8秒甚至更低也能拍出清晰的照片,但絕不可能每張清晰。對于200mm焦距以下的鏡頭,1/125秒就相對比較安全了。
小編用騰龍150-600mm鏡頭,首先600mm端手持測試,1/125秒以下的快門速度幾乎每張都模糊,1/125-1/500秒有的清晰,有的模糊,1/500秒以后幾乎張張清晰。
安全快門指的是最低限度避免手抖拍糊而設置的快門速度。
安全快門是指一個有經(jīng)驗的攝影者,在手持相機拍攝時,為避免相機抖動影響照片清晰,快門的最低速度,安全快門(秒)=1 /焦距。這里的焦距,是指全畫幅上的焦距,如果是APS-C機身,就要算等效焦距,而不是鏡頭上標注的焦距。比如拍晚會上的照片,相機安全快門應該設置成秒數(shù)不低于1 /焦距。如果因光線不強,達不到的,建議用三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