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莓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片、葉柄、花、花梗和果實。葉片染病,初期在葉背產生白色近圓形星狀小粉斑,后向四周擴展成邊緣不明顯的連片白粉斑,嚴重時整個葉片布滿白粉,葉緣向上卷曲變形,最后病葉逐漸枯黃?;?、花蕾染病,花瓣呈粉紅色,花蕾不能開放。果實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后期果面覆有一層白粉,著色不良。病菌侵染的最適溫度為15~25℃,低于5℃或高于35℃均不利于發(fā)病。相對濕度80%以上,低濕也可萌發(fā),尤其是當高溫干旱與高溫高濕交替出現,又有大量菌源時易流行。
2、草莓蛇眼病
草莓蛇眼病又稱草莓白斑病、葉斑病,分布較廣,在我國草莓栽培區(qū)廣泛發(fā)生,嚴重時發(fā)病率可達40%~60%。
主要危害葉片,大多發(fā)生在老葉上,葉柄、果梗、花萼、漿果也可受害。葉片染病,最初形成小而不規(guī)則的紅色至紫紅色病斑,以后逐漸擴大為直徑2~5毫米大小的圓形或長圓形病斑,病斑中心灰白色,邊緣紫褐色,似蛇眼狀,后期病斑上產生許多小黑點,為害嚴重時,許多病斑融合成大病斑,葉片枯死。果柄、花萼染病后,形成邊緣顏色較深的不規(guī)則形黃褐至黑褐色斑,干燥時易從病部斷開。果實染病,漿果上的種子單粒或連片受到侵害,被害種子連同周圍果肉變成黑色。病菌喜潮濕的環(huán)境,病菌最適的溫度為18~22℃。重茬、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多濕地塊或植株生長衰弱的田塊發(fā)病重。
1、炭疽病
主要危害匍匐莖、葉柄、葉片、根莖。發(fā)病癥狀可分為局部病斑和整株萎蔫兩種。匍匐莖、葉柄和葉片發(fā)病時,發(fā)生近黑色的長圓形、紡錘形或橢圓形局部病斑,病斑呈潰瘍狀,并向下凹陷,病斑包圍葉柄或匍匐莖一周時,病斑以上部分枯死。
該病除引發(fā)局部病斑外,還易致使感病植株尤其是子苗整株萎蔫;當病情加重后,則全株枯死。此時若切斷根莖部,可見橫切面上由外向內發(fā)生褐變。
2、葉斑病
葉斑病也被形象的稱為蛇眼病,育苗期主要為害主要危害葉片、葉柄。葉片感病后形成暗紫色小斑點,擴展后構成近圓形或卵形病斑,邊沿紫褐色,中間灰白色,略有細輪,病部呈蛇眼狀,病斑上不產生小黑粒。
3、白粉病
草莓育苗期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匍匐莖很少發(fā)生。發(fā)病初期葉背局部出現薄霜似的白色粉狀物,以后迅速蔓延至全株,隨著病勢加重,葉邊緣向上卷曲,整個葉片呈湯匙狀。
1. 畸形果 果柄過粗,果實扁平似扇形狀、雞冠狀等,或者果實過肥、過瘦都屬于畸形果?;喂纬梢话阌袃蓚€原因:其一是外部因素,包括授粉不良、溫度不適等。保護地多采用蜜蜂授粉的方式,越冬種植的草莓由于溫度反復較大,蜜蜂不出巢或田間作業(yè)時間短,都會導致草莓授粉不良,出現畸形果。其二是管理不善和品種選用不當。草莓開花期間噴施殺蟲或殺菌劑,可引起當天或次日開放的花形成畸形果。有些草莓品種種植后出現雄蕊發(fā)育不全等,花朵中糖分含量少,難以吸引蜜蜂前來采集花粉。
2. 白花果 白花果多出現在冬季或早春,果實小,褪綠后不能正常著色或部分果面乃至整個果面呈白色。病果品質變劣,不耐儲藏,容易被各種病害侵害。
白花果的出現與光照和施肥有很大關系,草莓果實膨大著色期間,光照弱尤其是恰逢陰雨冷涼天氣,白花果發(fā)生較為嚴重。在施肥方面,偏施氮肥特別是速效氮肥,磷、鉀肥不足,土壤中又嚴重缺乏有機質的條件下,白花果出現的概率高。
1、炭疽病
主要危害匍匐莖、葉柄、葉片、根莖。發(fā)病癥狀可分為局部病斑和整株萎蔫兩種。匍匐莖、葉柄和葉片發(fā)病時,發(fā)生近黑色的長圓形、紡錘形或橢圓形局部病斑,病斑呈潰瘍狀,并向下凹陷,病斑包圍葉柄或匍匐莖一周時,病斑以上部分枯死。
該病除引發(fā)局部病斑外,還易致使感病植株尤其是子苗整株萎蔫;當病情加重后,則全株枯死。此時若切斷根莖部,可見橫切面上由外向內發(fā)生褐變。
2、葉斑病
葉斑病也被形象的稱為蛇眼病,育苗期主要為害主要危害葉片、葉柄。葉片感病后形成暗紫色小斑點,擴展后構成近圓形或卵形病斑,邊沿紫褐色,中間灰白色,略有細輪,病部呈蛇眼狀,病斑上不產生小黑粒。
3、白粉病
草莓育苗期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匍匐莖很少發(fā)生。發(fā)病初期葉背局部出現薄霜似的白色粉狀物,以后迅速蔓延至全株,隨著病勢加重,葉邊緣向上卷曲,整個葉片呈湯匙狀。
1、葉斑病:又稱蛇眼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果梗、嫩莖和種子。在葉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點,擴大后形成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邊緣紫紅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細輪,使整個病斑呈蛇眼狀,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防治對策:及時摘除病葉、老葉。發(fā)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700倍液,十天后再噴一遍。或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每畝200克對水75千克進行噴霧。
2、白粉?。褐饕獮楹θ~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葉柄。葉片上卷呈湯匙狀?;ɡ?、花瓣受害呈紫紅色,不能開花或開完全花,果實不膨大,呈瘦長形;幼果失去光澤、硬化。近熟期草莓受到為害會失去商品價值。
防治對策:在發(fā)病中心株及其周圍,重點噴布波美0.3度石硫合劑。采收后全園割葉,噴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靈5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