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毒的,有的殺菌劑的毒性還是很大的,農業(yè)殺菌劑是用于防治由各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類農藥,一般指殺真菌劑。但國際上,通常是作為防治各類病原微生物的藥劑的總稱。隨著殺菌劑的發(fā)展,又區(qū)分出殺細菌劑、殺病毒劑、殺藻劑等亞類。
按殺菌劑的使用方式分類:
1、保護劑:保護劑在病原微生物沒有接觸植物或沒浸入植物體之前,用藥劑處理植物或周圍環(huán)境,達到抑制病原孢子萌發(fā)或殺死萌發(fā)的病原孢子,以保護植物免受其害,這種作用稱為保護作用。具有此種作用的藥劑為保護劑。如波爾多液、代森鋅、硫酸銅、綠乳銅、代森錳鋅、百菌清等。
2、治療劑:治療劑病原微生物已經(jīng)浸入植物體內,但植物表現(xiàn)病癥處于潛伏期。藥物從植物表皮滲入植物組織內部,經(jīng)輸導、擴散、或產生代謝物來殺死或抑制病原,使病株不再受害,并恢復健康。具有這種治療作用的藥劑稱為治療劑或化學治療劑。如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春雷霉素等。
氧化性殺菌劑是沒有毒的,氧化性殺菌滅藻劑是具有強烈氧化性的殺生劑,通常是一種強氧化劑,對水中的微生物的殺生作用強烈。氧化性殺生劑對水中其它的還原性物質都能起到氧化作用,當水中存在有機物、硫化氫、亞鐵離子時,會消耗掉一部分氧化性殺生劑,降低它們的殺生效果。循環(huán)冷卻水系統(tǒng)中常用的氧化性殺生劑為含氯化合物、過氧化物、含溴化合物等具有氧化性能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普遍具有殺菌滅藻速度快、殺生效果的廣譜性高、處理費用低、對環(huán)境污染相對影響較小、微生物不易產生抗藥性的優(yōu)點。不足之處是受到水中的有機物和具有還原性物質的影響較大,藥劑時間短,受水中的PH值影響也較大,同時,分散滲透和剝離效果差等。 鹵族元素氯、溴和碘都是性能良好的氧化性殺菌劑。氯來源廣,價格低廉,使用方便,殺菌效果良好,可以和許多水質處理藥劑一起使用而互不干擾或干擾很小,對環(huán)境污染小,廣泛地用作工業(yè)和民用用水的微生物的殺菌劑。大型的循環(huán)冷卻水系統(tǒng)多用液氯,用量少的冷卻水系統(tǒng)常用次氯酸鈉或漂白粉。
愛苗殺菌劑是沒有毒的, 對預防炭疽病、銹病有很好的效果。愛苗 是一種廣譜、內吸、治療性殺菌劑,可被根、莖、葉部吸收,其主要成份是15%丙環(huán)唑(敵力脫)+15%苯醚甲環(huán)唑(世高)。
甲環(huán)唑通過抑制麥角緇醇的生物合成而干擾病菌的正常生長,對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有強烈的抑制作用。丙環(huán)唑是一種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的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可被根、莖、葉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體內向上傳導,防治子囊菌,擔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愛苗,不僅對水稻紋枯病效果非常好,還對各種作物的銹病療效特別顯著。
拌種殺菌劑是有毒的,這樣會對身體有嚴重的損害,而且殺菌劑濃度大或處理的時間長,也會影響到種子的生長的,但是可以一定程度部分殺死或抑制病原菌。
農作物的許多病害是通過種子傳播的(種傳病害),而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種子調運頻繁,供應渠道日益增多,危險性病蟲草害傳播的可能性不斷增加,為了消滅附著在種子上的病菌,控制種子帶菌、杜絕危險性病害傳入,進一步減少大田發(fā)病、降低病害對生產造成的損失,確保播種安全及農作物增產增收,播種前或催芽前進行種子消毒是防治農作物病害的有效辦法之一。
目前種子消毒的方法有很多,但根據(jù)殺菌原理可以分溫度殺菌,和藥物殺菌。
三唑類殺菌劑的毒性不大的,這些農藥為有機雜環(huán)類化合物,化學結構上共同特點是主鏈上含有羥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團化合物。三唑類殺菌劑具有高效、廣譜、低殘留、持效期長、內吸性強等特點,兼具保護、治療、鏟除和熏蒸作用。
三唑類殺菌劑種類很多,國內推廣使用的有20多種。三唑酮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國內第一個商品化的三唑類殺菌劑。同時七十年代還開發(fā)了三唑醇。八十年代后又開發(fā)出了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氰菌唑、丙環(huán)唑、氟硅唑、苯醚甲環(huán)唑等一系列三唑類藥劑。目前,國外一些化學公司還研發(fā)了氟醚唑、羥菌唑、環(huán)菌唑等新型的三唑類化合物,這些新近開發(fā)的三唑類殺菌劑,分子結構變化很大,作用效果更為明顯。報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從消費量來看,戊唑醇、丙環(huán)唑和三唑酮因為在大田作物上廣泛使用,是中國消費量最大的三種三唑類殺菌劑,原藥總消費量占整個三唑類殺菌劑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