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能吃的,得了這種病害的油菜人吃了有可能會中毒的。油菜白銹病使葉、莖、角果均可受害。葉片染病在葉面上可見淺綠色小點,后漸變黃呈圓形病斑,葉背面病斑處長出白色漆狀皰狀物?;üH静№敳磕[大彎曲,呈“龍頭”狀,花瓣肥厚變綠,不能結(jié)實。莖、枝、花梗、花器、角果等染病部位均可長出白色漆狀皰狀物,且多呈長條形或短條狀。系統(tǒng)侵染時產(chǎn)生龍頭拐癥狀,不同于油菜霜霉病。但在油菜花梗上可見霜霉菌二次侵染,即在白銹菌孢子囊堆里可見到霜霉菌,這是在競爭營養(yǎng)。
白銹菌產(chǎn)生孢子囊適溫8~10℃,萌發(fā)適溫7~13℃,低于0℃或高于25℃一般不萌發(fā),濕度要求95%~100%。潛育期約12天,一般19~22天。病斑顯癥至散出孢子囊約5天。氣溫10℃時孢子囊需經(jīng)7天破裂,18~20℃只需5天。生產(chǎn)上氣溫18~20℃,連續(xù)降雨2~3天孢子囊破裂達到高峰。云南在4~6片真葉的10月中旬~11月下旬及抽薹至盛花期出現(xiàn)2個高峰期。上海2~4月降雨量大雨日多發(fā)病重。
當然不能吃的,隨著蔥葉上有紅銹病病害的進展,與病斑相鄰處出現(xiàn)新的長橢圓形至紡錘形斑點。斑點隆起后縱向破裂,散出紫褐色粉末(冬孢子)。重癥植株的葉片和花梗,呈麥稈色干枯,所以是不能吃的。
防治方法:
1.重病地塊實行與非蔥蒜類蔬菜輪作。
2.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寄主抗病能力。
3.發(fā)病初期噴藥防治,可選用43%菌力克懸浮劑8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8 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或30%特福靈可濕性粉劑5 0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5 000倍液,或30%百科乳油4 000倍液,或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噴霧,視病情防治1-2次。
肯定是不能吃的,否則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情況的。豇豆銹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莖和莢。葉片發(fā)病初期,在葉背或葉面產(chǎn)生黃褐色或淡黃色小斑點,逐漸擴大為近圓形隆起,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周圍具黃色暈圈,表皮破裂后散發(fā)出紅褐色粉末狀夏孢子。發(fā)病嚴重時,整張葉片布滿銹褐色的病斑,受害部分葉片枯黃脫落。葉柄、莖和莢發(fā)病癥狀與葉片相似。發(fā)病后期,病斑上的夏孢子堆形成黑色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冬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發(fā)出黑褐色粉末狀冬孢子。此外,葉面有時可見稍凸起的粟褐色粒點,即病菌的性子器,在葉背產(chǎn)生黃白色粗絨狀物即銹子器。
此病由真菌擔子菌亞門豇豆單胞銹菌Uromyces vignaesinensis Miura侵染引起。病原菌只為害豇豆,系專性單主寄生銹菌,能產(chǎn)生性孢子、銹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及擔孢子。田間常見的是夏孢子和冬孢子,以冬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溫濕度條件適宜時,冬孢子經(jīng)3~5天萌發(fā)產(chǎn)生擔子和擔孢子,通過氣流傳播至豇豆葉片產(chǎn)出芽管侵入引起初侵染,約8~9天潛育后出現(xiàn)病斑,形成性孢子和銹孢子,后進一步形成夏孢子借氣流進行多次再侵染,直到秋季產(chǎn)生冬孢子越冬。
當然不能吃的,韭菜得了銹病主要是侵染葉片和花梗。最初在表皮上產(chǎn)生黃色小點,逐漸發(fā)展成為紡綞或橢圓形隆起的橙黃色小皰斑,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環(huán),以后擴展為較大皰斑,其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黃色的粉末狀物,葉片兩面均可染病,后期葉及花莖上出現(xiàn)黑色小皰斑,病情嚴重時,病斑布滿整個葉片,失去食用價值。
常發(fā)生于5-6月和10~11月。春季在葉表面形成許多褐黃色橢圓形隆起點(夏孢子層),而秋季形成同樣的混有黃色的小黑粒(冬孢子層)。這種小粒級蓋全葉時,葉片便枯死。
當然不能吃的,空心菜得了白銹病病斑在葉背面生,葉正面初現(xiàn)淡黃至黃色斑點,后漸變褐,病斑較大,葉背面生白色隆起狀皰斑,近圓形或橢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有時愈合成較大的皰斑,后期皰斑破裂散出白色孢子囊。葉片受害嚴重時病斑密集,病葉畸形,葉片脫落,所以說是不能吃的。
空心菜白銹病的防治方法:
1、選用地勢高燥的田地,并深溝高畦栽培,雨停不積水。
2、播種后用藥士做覆蓋土,移載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這是防治病蟲的重要措施;
3、使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殘體;
4、水旱輪作、育苗的營養(yǎng)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三周以上;
5、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閑期,棚內(nèi)灌水,地面蓋上地膜,閉棚幾日,利用高溫滅菌;
6、選用抗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