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移栽前對苗床進行藥劑噴淋處理,或移栽后對幼苗進行灌根處理,對于防治苗期薊馬類、粉虱類以及葉螨等刺吸為害的害蟲,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綜合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且省工省力。選用具有內(nèi)吸性的藥劑,如新煙堿類的殺蟲劑吡蟲啉、噻蟲嗪等。灌根的時間可選在定植前1~2天或移栽緩苗后進行,在育苗盤中直接灌根處理后再移栽更為方便,如將內(nèi)吸殺蟲劑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稀釋成3000~4000倍液,每株用30~50毫升灌根;或?qū)婌F器的噴嘴去掉,直接噴淋育苗盤幼苗的根部,以淋透苗盤中的土為適宜。灌根的防治效果優(yōu)于噴霧,持效期長達1個月,在維管束發(fā)達的作物上效果更好。
薊馬初生期一般在作物定植以后到第一批花盛開這段時間內(nèi),應(yīng)在育苗棚室內(nèi)的蔬菜幼苗定植前和定植后的薊馬發(fā)生為害期,選用2.5%多殺霉素懸浮劑500倍液5%虱螨脲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7~10天噴一次,共2~3次,可減少后期的為害。
1、細菌:應(yīng)用最多的殺蟲細菌是蘇云金桿菌、松毛蟲桿菌、青蟲菌等芽孢桿菌一類,可防治菜青蟲、棉鈴蟲、玉米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松毛蟲等一些農(nóng)林害蟲,這類殺蟲細菌對鱗翅目昆蟲有很強的毒殺作用,對人畜、作物、益蟲、水生生物等無害、無殘毒,可與其他農(nóng)藥混合使用。
2、真菌:能寄生在蟲體的真菌種類很多,其中利用白僵菌、綠僵菌較為普遍。我國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蟲、玉米螟、松毛蟲、地老虎、蠐螬等數(shù)十種害蟲都有很好的效果。目前生產(chǎn)的菌藥多為菌粉,使用必須根據(jù)所需濃度進行稀釋。
3、病毒:病毒對害蟲的寄生有?;?,一般一種病毒只寄生一種害蟲,對天敵無害。病毒的致病特點是:蟲體感染病毒后,幾天至十幾天食欲減退,行動遲鈍,最后爬向高處,腹足抓緊物體,尸體下垂。病毒侵入蟲體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口器 ,感染蟲態(tài)都是幼蟲;成蟲可帶病毒,但不致死。使用方法是在幼蟲孵化期噴粉或噴霧,每畝約用十多個幼體當量即可。
酒精是不可以殺死薊馬的,是因為此蟲害的抗藥性是非常強的,發(fā)現(xiàn)了要使用其他藥物來治理。
1、葉片受害:嫩葉受害后使葉片變薄,葉片中脈兩側(cè)出現(xiàn)灰白色或灰褐色條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現(xiàn)變形、卷曲,生長勢弱,易與側(cè)多食跗線螨為害相混淆。
2、幼果受害:表皮油胞破裂,逐漸失水干縮,疤痕隨果實膨大而擴展,呈現(xiàn)不同形狀的木栓化銀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但也有少部分發(fā)生在果腰等部位。這類“疤痕果”大約可分成三類:一是距果蒂約0.5cm周圍,有寬2~3 mm的環(huán)狀疤痕;二是果面上有一條或多條寬1 mm左右的不規(guī)則線狀或樹狀疤痕;三是果面或臍部出現(xiàn)一個或多個鈕扣大小的不規(guī)則圓形疤痕。圓形疤痕常與樹狀疤痕相伴。在幼果期疤痕呈銀白色,用手觸摸,有粗糙感;在成熟果實上呈深紅或暗紅色,平滑有光澤。
洗衣粉是不可以防治薊馬的,當出現(xiàn)這種蟲害時一定要使用其他方法來進行治理,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本科約全世界已知280余屬,2000余種,分為4個亞科,包括鋸尾亞目中的大多數(shù)種類,植食性種類占大多數(shù),食葉棲花,也有少數(shù)為捕食性。很多重要害蟲包含在本科內(nèi),世界性分布。在現(xiàn)代薊馬科分類研究工作中,廣為接受的是薊馬科分為4亞科的系統(tǒng):針薊馬亞科Panchaetothripinae(35屬125種)、棍薊馬亞科Dendrothripinae(3屬95種)、絹薊馬亞科Sericothripinae(3屬140種)和薊馬亞科(225屬1700種)[3]。中國有薊馬科昆蟲79屬315種。
纓翅目昆蟲通稱為薊馬,全世界已知約6000種,中國已知約600種,主要有薊馬科和管薊馬科。在瓜果、蔬菜上發(fā)生為害的主要種類有瓜薊馬、蔥薊馬等,此外還有稻薊馬、西花薊馬等。
洗潔精是不可以殺薊馬的,當出現(xiàn)這種蟲害要及時治理。薊馬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春、夏、秋三季主要發(fā)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溫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黃瓜、蕓豆、辣椒、西瓜等作物。發(fā)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則是第二個高峰期。雌成蟲主要進行孤雌生殖,偶有兩性生殖,極難見到雄蟲。卵散產(chǎn)于葉肉組織內(nèi),每雌產(chǎn)卵22~35粒。雌成蟲壽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為6~7天。若蟲在葉背取食到高齡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該科昆蟲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復(fù)雜,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經(jīng)濟害蟲之一。它們常以銼吸式口器銼破植物的表皮組織吮吸其汁液,引起植株萎蔫,造成籽粒干癟,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zhì)[2]。
白醋是不能治薊馬的,當出現(xiàn)這種蟲害時要使用其他方法來治療,以免造成嚴重的后果。薊馬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春、夏、秋三季主要發(fā)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溫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黃瓜、蕓豆、辣椒、西瓜等作物。發(fā)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則是第二個高峰期。雌成蟲主要進行孤雌生殖,偶有兩性生殖,極難見到雄蟲。卵散產(chǎn)于葉肉組織內(nèi),每雌產(chǎn)卵22~35粒。雌成蟲壽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為6~7天。若蟲在葉背取食到高齡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該科昆蟲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復(fù)雜,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經(jīng)濟害蟲之一。它們常以銼吸式口器銼破植物的表皮組織吮吸其汁液,引起植株萎蔫,造成籽粒干癟,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zh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