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鵑網(wǎng)蝽:杜鵑網(wǎng)蝽危害期為4~10月,七、八月份高溫干燥可能造成其爆發(fā)。
防治可用農(nóng)地樂或殺蟲素噴霧防治,網(wǎng)蝽一般群集葉背危害,因此防治時應注意葉背的噴施。
2、紅蜘蛛:薔薇上發(fā)生的紅蜘蛛在5月涼爽的季節(jié)易爆發(fā),而香樟上發(fā)生的紅蜘蛛有所不同,易于高溫干燥的季節(jié)爆發(fā),梅季的少雨將造成香樟紅蜘蛛的大發(fā)生,紅蜘蛛取食后造成葉片失綠,呈褐色,不僅影響樹勢還影響景觀。
應及時進行防治,防治可用35%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噴霧,噴霧時盡量做到葉片正反兩面都噴到。
3、刺蛾:刺蛾俗稱羊辣毛,種類較多,主要有黃剌蛾、綠剌蛾、青剌蛾、扁剌蛾等。多以幼蟲在繭內(nèi)越冬,低齡細幼蟲群集食葉,為害范圍極廣,危害楓楊、紅葉李、香樟、石楠、櫻花等多種園林植物,嚴重時可將葉片吃光,對景觀影響較大,一般于6月中下旬出現(xiàn),7至9月最重,初期群集葉背危害,因此噴藥防治時要注意對葉背進行充分噴施。
1、杜鵑網(wǎng)蝽:杜鵑網(wǎng)蝽危害期為4~10月,七、八月份高溫干燥可能造成其爆發(fā)。
防治可用農(nóng)地樂或殺蟲素噴霧防治,網(wǎng)蝽一般群集葉背危害,因此防治時應注意葉背的噴施。
2、紅蜘蛛:薔薇上發(fā)生的紅蜘蛛在5月涼爽的季節(jié)易爆發(fā),而香樟上發(fā)生的紅蜘蛛有所不同,易于高溫干燥的季節(jié)爆發(fā),梅季的少雨將造成香樟紅蜘蛛的大發(fā)生,紅蜘蛛取食后造成葉片失綠,呈褐色,不僅影響樹勢還影響景觀。
應及時進行防治,防治可用35%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噴霧,噴霧時盡量做到葉片正反兩面都噴到。
3、刺蛾:刺蛾俗稱羊辣毛,種類較多,主要有黃剌蛾、綠剌蛾、青剌蛾、扁剌蛾等。多以幼蟲在繭內(nèi)越冬,低齡細幼蟲群集食葉,為害范圍極廣,危害楓楊、紅葉李、香樟、石楠、櫻花等多種園林植物,嚴重時可將葉片吃光,對景觀影響較大,一般于6月中下旬出現(xiàn),7至9月最重,初期群集葉背危害,因此噴藥防治時要注意對葉背進行充分噴施。
一、刺吸害蟲
用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組織,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蟲。刺吸害蟲大多體型較小,但發(fā)生時往往數(shù)量較多,而且繁殖量比較大。此類害蟲危害家養(yǎng)花卉的主要有:
1、蚜蟲:種類多,蟲體長度多在2毫米左右,體色有綠、灰、黑、橙等。通常集中在嫩芽、嫩葉、嫩枝上刺吸汁液,造成植株受害部位萎縮變形,蚜蟲還分泌蜜露污染植株,并誘發(fā)煤污病等病害。
2、介殼蟲:種類多,體型小,不少種類以固定在某處吸汁為主要為害方式,并有蠟質(zhì)介殼包被,因此噴藥防治較難奏效。
3、葉螨(紅蜘蛛):微小、體長不足1毫米。多在葉背刺吸葉汁,常造成葉片變色甚至卷曲。
二、食葉害蟲
1、"毛蟲"類--主要是蛾、蝶、蜂的幼蟲:有兩種危害類型,一是直接嚙食植物的葉片,造成缺刻、孔洞,另一種是卷葉危害,先吐絲粘葉,再于其中食葉危害。
1、杜鵑網(wǎng)蝽:杜鵑網(wǎng)蝽危害期為4~10月,七、八月份高溫干燥可能造成其爆發(fā)。
防治可用農(nóng)地樂或殺蟲素噴霧防治,網(wǎng)蝽一般群集葉背危害,因此防治時應注意葉背的噴施。
2、紅蜘蛛:薔薇上發(fā)生的紅蜘蛛在5月涼爽的季節(jié)易爆發(fā),而香樟上發(fā)生的紅蜘蛛有所不同,易于高溫干燥的季節(jié)爆發(fā),梅季的少雨將造成香樟紅蜘蛛的大發(fā)生,紅蜘蛛取食后造成葉片失綠,呈褐色,不僅影響樹勢還影響景觀。
應及時進行防治,防治可用35%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噴霧,噴霧時盡量做到葉片正反兩面都噴到。
3、刺蛾:刺蛾俗稱羊辣毛,種類較多,主要有黃剌蛾、綠剌蛾、青剌蛾、扁剌蛾等。多以幼蟲在繭內(nèi)越冬,低齡細幼蟲群集食葉,為害范圍極廣,危害楓楊、紅葉李、香樟、石楠、櫻花等多種園林植物,嚴重時可將葉片吃光,對景觀影響較大,一般于6月中下旬出現(xiàn),7至9月最重,初期群集葉背危害,因此噴藥防治時要注意對葉背進行充分噴施。
危害植物的動物種類很多,其中主要是昆蟲,另外有螨類、蝸牛、鼠類等。昆蟲中雖有很多屬于害蟲,但也有益蟲,對益蟲應加以保護、繁殖和利用。因此,認識昆蟲,研究昆蟲,掌握害蟲發(fā)生和消長規(guī)律,對于防治害蟲,保護藥用植物獲得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具有重要意義。
各種昆蟲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也不相同,主要有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害蟲,如甲蟲、蝗蟲及蛾蝶類幼蟲等。它們都取食固體食物,危害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蔬菜,造成機械性損傷,如缺刻、孔洞、折斷、鉆蛀莖稈、切斷根部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蚜蟲、椿蟓、葉蟬和螨類等。它們是以針狀口器刺入植物組織吸食食料,使植物呈現(xiàn)萎縮、皺葉、卷葉、枯死斑、生長點脫落、蟲癭(受唾液刺激而形成)等。此外,還有虹吸式口器(如蛾蝶類)、紙吸式口器(如蠅類)、嚼吸式口器(如蜜蜂)。了解害蟲的口器,不僅可以從為害狀況去識別害蟲種類,也為藥劑防治提供依據(jù)。
1、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手段、機械設備及一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和技術(shù)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這種方法稱為物理、機械防治法。此方法既包含簡單、古老的人工捕殺方式,也有當代物理方面技術(shù)的應用。物理防治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捕殺法、誘殺法、汰選法、阻隔法、溫度處理和原子能、超聲波等的應用。
2、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運用各種含毒素的藥劑來控制病蟲害的一種防治方法?;瘜W防治的優(yōu)點是快速高效,方法簡單,不受環(huán)境限制,可以采用大面積的機械化操作。但也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利用化學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只有在迫不得已時才能使用,要實行靶標防治,盡量選用那些有選擇性、低毒、污染小的化學藥劑,少用或者不用廣譜性的農(nóng)藥,須經(jīng)常變換藥劑品種及混用配方,避免害蟲抗藥性的產(chǎn)生。
1.紅蜘蛛
主耍危害蘿藦科、大戟科。菊科、百合科的多肉植物。以口器吮吸幼嫩莖葉的汁液,被害葉出現(xiàn)黃褐色斑痕或枯黃脫落,這種瘢痕永留不褪,一般來說可以看看葉背面是不是有蜘蛛網(wǎng),還有很小的紅色/白色/暗色的蟲子,如果有通常就是紅蜘蛛了。
2.介殼蟲
危害面很廣,常危害葉片排列緊湊的龍舌蘭屬、十二二卷屬等多肉植物,吸食莖葉汁液,導致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出現(xiàn)枯萎死亡。它的高發(fā)期比紅蜘蛛早,常常在早春時即已大量繁殖。但它危害也有易控制的地方,即它往往只集中在少數(shù)植株上,有時候一株上布滿介殼蟲,鄰近的一株卻一只也沒有。
3.粉虱
危害面不大,較多地發(fā)生在大戟科的彩云閣、虎刺梅、玉麒麟、帝錦等灌木狀多肉植物,在葉背刺吸汁液,造成葉片發(fā)黃,脫落,同時誘發(fā)煤污病,莖葉上會有大片難看的黑粉,直接影響植株的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