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災害安全小知識:
1.水葫蘆學名鳳眼蓮,是原產(chǎn)于巴西的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多生長在海拔200-1500米的水塘、溝渠及江河等水域中,通過人為引種和河水流性進行傳播擴散,繁殖能力極強。
水葫蘆是世界十大惡性入侵雜草之一,其過度繁殖有四大危害:一是阻斷航道,影響航運,重慶市多個區(qū)縣都曾發(fā)生過水葫蘆阻塞航道的事件;二是其大面積覆蓋在水面上,使水體得不到光照并影響水體流動,容易造成水質和環(huán)境污染;三是水葫蘆會吸收水中的氮、磷、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腐爛后沉入水底,造成水質二次污染;四是它的生長還會使得水中缺氧,造成大量水生動植物死亡,破壞本地生物多樣性。其中,影響航運是其最主要的危害。
2.“美國白蛾適生范圍廣,繁殖力特強,一頭雌蛾一次可產(chǎn)卵800至2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萬只,最多可達兩億只以上。而且傳播途徑多,如無有效防治,勢必造成迅速蔓延?!睋?jù)《中國經(jīng)濟周刊》報道,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鐘寧說,“最具危害的是,白蛾具有暴食性,可將成片的樹林樹葉橫掃一光,造成部分枝條甚至整株死亡,有人稱之為無煙的火災。此外,被害樹長勢衰弱,易遭其它病蟲害的侵襲,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
生物災害安全小知識:
土荊芥、水花生、刺花蓮子草、莧屬植物、仙人掌、假連翹、刺茄、美洲車前、異檐花、藿香薊、豚草、白酒草屬、一年蓬、紫莖澤蘭、薇甘菊、北美一枝黃、大米草、毒麥、水葫蘆、五爪金龍、紅瓜、馬纓丹、五葉地錦、貓爪藤、三裂蟛蜞菊、蓖麻、銀膠菊、心葉落葵薯、黃花草木樨、白香草木樨、棒葉景天、蔓馬纓丹、假韭、葦狀羊茅、大花老鴉嘴、飛機草、單刺仙人掌、賽葵、梯牧草、地毯草、節(jié)節(jié)草、毛花雀稗、鋪地狼尾草、莠狗尾草、蘇丹草、多花黑麥草、球莖大麥、紫花苜蓿、熊耳草、蛇目菊、大花金雞菊、矢車菊、萬壽菊、裂葉牽牛、圓葉牽牛、紫茉莉、含羞草、銅錘草、大麻、含羞草決明、決明、土人參、望江南、美洲商陸、野茼蒿、菊苣。節(jié)節(jié)麥、紫莖澤蘭、水花生、長芒莧、刺莧、豚草、三裂葉豚草、少花蒺藜草、飛機草、水葫蘆、黃頂菊、馬纓丹、毒麥、薇甘菊、銀膠菊、大藻、假臭草、刺萼龍葵、加拿大一枝黃花、假高粱、互花米草。(這是第一批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植物物種名錄)
生物災害安全小知識:
1.小龍蝦
關于小龍蝦的來源。一般認為是從美國的貨船逃逸過來的,也有說是腳盆(日本)當成生物入侵武器扔過來的,不管是那一種,反正這玩意因為生命力極其頑強,加上食腐,所以沒人吃它,于是導致了這玩意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橫行霸道無人能治理!
2.牛蛙
跟小龍蝦一樣悲情的入侵者。因為恐怖的(或許吧)外表和生腥的味道讓他在歐美一些國家橫行霸道,但是進入大吃貨帝國后。聰明的中國廚師們用泡椒、辣椒、花椒這些東西輕易的化解了牛蛙肉的腥膻。
3.亞洲鯉魚
亞洲鯉魚,又稱為銀鯉,可以長成重量超過100磅的大魚,最初,引進它是為了清理美國南部鯰魚池的海藻。由于數(shù)量增多,一些鯉魚溜進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在這里,它們迅速泛濫成災。
生物災害安全小知識:
1.大喇叭花。整顆大喇叭花有棉花一樣高,還掛著很多的帶毛刺的圓果子。這樣好看的花長在野外實在可惜,除過一顆種到家里面第二天就給扔掉了。這種大喇叭花帶有一定毒性,第一次見的時候還差點誤食了它的果子。后來才知道這種大喇叭花就是神秘的曼陀羅花,這種花原來是產(chǎn)自印度。
2.野蘿卜。其實還有一種和商陸一樣,不仔細分辨根本分辨不出來這就是美洲商陸。商陸有藥用價值,但美洲商陸有毒,美洲商陸的果子和根部經(jīng)常被誤食。美洲商陸跟商陸的區(qū)別就是美洲商陸的頸部是紫紅色的,遇到這種草直接鏟除了就好,千萬別當成了商陸,中毒可是有致命的危險。
3.水葫蘆。據(jù)還專門在家里的水缸里面養(yǎng)過水葫蘆,開的花很漂亮。水葫蘆是從巴西引進來的一種畜牧的草,說白了就是喂豬用。水葫蘆在這邊沒有天敵單株就能繁殖經(jīng)常泛濫成災,過多的水葫蘆能影響水質,也容易招惹蚊蟲。如果不是能當牧草用和有一些觀賞價值,水葫蘆一點用處都沒有。
生物災害安全小知識:
1、紫莖澤蘭
原產(chǎn)地:中美洲、在世界熱帶地區(qū)廣泛分布。
中國分布現(xiàn)狀:分布于云南、廣西、貴州、四川(西南部)、臺灣、垂直分布上限為2500m。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1935年在云南南部發(fā)現(xiàn),可能經(jīng)緬甸傳入。在其發(fā)生區(qū)常形成單種優(yōu)群落,排擠本地植物,影響天然林的恢復;侵入經(jīng)濟林地和農(nóng)田,影響栽培植物生長;堵塞水渠,阻礙交通,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業(yè)。
2、薇甘菊
原產(chǎn)地:中美洲;現(xiàn)已廣泛分布于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地區(qū)。
中國分布現(xiàn)狀:現(xiàn)廣泛分布于香港、澳門和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qū)。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1919年曾在香港出現(xiàn),1984年在深圳發(fā)現(xiàn)。薇甘菊是一種具有超強繁殖能力的藤本植物,攀上灌木和喬木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蓋之勢,使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壞窒息而死,薇甘菊也可通過產(chǎn)生化感物質來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對6-8m以下林木,尤其對一些郁密度小的次生林、風景林的危害最為嚴重,可造成成片樹木枯萎死亡而形成災難性后果。該種已被列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生物災害安全小知識:
盲目放生對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人類居住環(huán)境種下許多風險。一方面,放生的動物有可能成為外來入侵物種,盲目放生、隨意放生,會破壞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另一方面,這些動物身上攜帶的細菌病毒等也容易成為“外來入侵者”,通過與放生地野生動物接觸,很容易形成病菌傳播。
放生不僅需要一定的科學知識,還受到法律嚴格制約,盲目隨意放生涉嫌違法。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就明確規(guī)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將野生動物放生至野外環(huán)境,應當選擇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shù)匚锓N,不得干擾當?shù)鼐用竦恼I?、生產(chǎn),避免對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危害。”“隨意放生野生動物,造成他人人身、財產(chǎn)損害或者危害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