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靶斑病又稱“黃點子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病原為山扁豆生棒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叢或菌絲體遺留在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菌絲或孢子在病殘體上可存活6個月,病菌借氣流或雨水飛濺傳播。溫暖、高濕有利于發(fā)病,發(fā)病適溫在20℃~30℃之間,相對濕度90%以上發(fā)病重。
黃瓜靶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蔓延至葉柄、莖蔓。葉片正、背面均可受害,葉片發(fā)病,起初為黃色水浸狀斑點,后隨著病斑的不斷擴大,葉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外圍黃褐色,中部淡黃色,患病組織與健康組織界限明顯。發(fā)病中期病斑極易穿孔,葉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體變?yōu)楹稚?,中央灰白色、半透明,且病斑中央常有一明顯的眼狀靶心。濕度大時病斑上常伴有環(huán)狀灰黑色霉狀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葉片干枯死亡,造成提早拉秧。
黃瓜靶斑病怎么藥劑防治?
可用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或s一誘抗素噴霧預(yù)防。發(fā)病后用25%阿米西達懸浮劑l500倍液,或40%施佳樂懸浮劑5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l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7~l0天噴l次,連噴2~3次。發(fā)病嚴重的,加噴銅制劑,可噴施30%硝基腐殖酸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葉面噴霧,輪換交替用藥。在藥液中加入適量的葉面肥效果更好。噴藥重點是噴酒中、下部葉片。
黃瓜靶斑病怎么防治?
及時清除病蔓、病葉、病株,并帶到田外燒毀,減少初浸染源。科學澆水,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風排濕,增加光照,創(chuàng)造有利于黃瓜生長發(fā)育,不利于病菌萌發(fā)侵入的溫度、濕度條件。
黃瓜靶斑病
黃瓜靶斑病是由黃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溫暖、高濕有利于發(fā)病。近年來在溫室、露地都有發(fā)生,且不斷加重,成為黃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癥狀與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極易混淆,生產(chǎn)上誤按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用藥,防治效果較差,危害損失較重。
黃瓜靶斑病又稱“黃點子病”,起初為黃色水浸狀斑點,直徑約1毫米左右。發(fā)病中期病斑擴大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易穿孔,葉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體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徑可達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顯的眼狀靶心,濕度大時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狀物,呈環(huán)狀。
黃瓜霜霉病
俗稱“跑馬干”、“干葉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為害葉片和莖,卷須及花梗受害較少。
黃瓜靶斑病害原因:
黃瓜靶斑病是由黃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溫暖、高濕有利于發(fā)病。
病菌借氣流或雨水飛濺傳播。病菌侵入后潛育期一般6~7天,高濕或通風透氣不良等條件下易發(fā)病,25~27℃,飽和濕度,晝夜溫差大等條件下發(fā)病重。
預(yù)防措施:
1.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3年以上輪作,徹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殘體,減少初侵染源,同時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進行消毒處理;選用抗病品種,播種藥劑拌種。
2.摘除中下部病斑較多的病葉,減少病原菌數(shù)量。
3.實施高壟覆膜栽培,膜下暗灌,降低田間濕度。
4.加強管理,適時中耕除草,澆水追肥,同時放風排濕,改善通風透氣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