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今天都被柴靜一部關于霧霾的紀錄片刷屏了。柴靜的《穹頂之下》分為8部分,片子很長,很用心,總時長近兩個小時。為了方便大家,也為那些確實太忙無暇抽出兩小時看完記錄片的人,佰佰進行了簡單的梳理。
印象最深的是她最后講的幾件小事,以及她最后說的,“所以回頭來看,人類與污染之間的戰(zhàn)爭,歷史就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就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有一天他們會說不,我不滿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諉,我要站出來做一點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
霧霾高空看上海。上海是單位燃煤量最高的國際性大都市,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要燒掉10公斤煤炭。
你可能沒時間看完這部紀錄片,但你可以記住下面這7點注意,因為這些,關乎自己關乎家人。
為減輕霧霾,我們可以做的7件事
1、短距離出行,盡量選用公交、地鐵、自行車、拼車。
2、開車時,發(fā)動機空轉不要超過30秒。盡量選擇高標準汽油。
3、看到餐館直排油煙,勸導他們裝油煙過濾裝置,或在點評類網(wǎng)站差評。
4、家用廚房選用清潔能源、清潔灶具。
5、遇到以下情況及時記錄投訴:(環(huán)保局投訴電話12369):
a冒黑煙的柴油車
b工地土堆裸露(應該被遮蓋)
c加油站有油氣泄露(能聞到較強汽油味)
6、隨手拍工業(yè)污染,并在微博等處@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
7、拒絕購買污染企業(yè)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
(以上內容出自柴靜霧霾調查)
如果你還有時間,可以繼續(xù)看完佰佰搜集的關于這部紀錄片的其他內容。
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分為①序:引子·動機②危害:霧霾是什么③復合污染·燃煤+燃油④煤怎么了⑤油怎么了⑥環(huán)保部去哪了⑦我們怎么辦⑧普通公民能做什么
對于一個普通受眾而已,很難這么透徹了解霧霾,柴靜又是怎么想到要做這樣一個調查的呢?
其實,可能你僅僅注意到她的一個身份:記者,而沒有關注到她的另一個身份:母親。
這也是小編為何希望你也牢記上面7件事的原因,因為我們都有家人。
為何要做霧霾這個調查?
“無論如何我都沒想到,這是我女兒可能會面臨的一個世界”
柴靜:有時我會看到女兒站在玻璃窗前用小手拍著,用這個方式告訴我她想出去玩。她總有一天會問我,媽媽為什么你要把我關起來,外面到底是什么?它會傷害我嗎?這一年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為了回答將來她會問我的問題,霧霾是什么?它從哪來?我們怎么辦?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終生暴露的實驗艙里
霧霾是什么?有時候我在黑暗中會把燈關掉,我想端詳一下PM2.5到底長什么樣子?但我知道我看不見它,它們是一些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所以它們會把大量的可見光都散射跟折射掉,留給我們一個能見度很低的世界,但也因為這個原因,我能肉眼看到的顆粒物最少也都是它的20倍,換句話說,這是一場看不到敵人的戰(zhàn)爭,但是有一個辦法我能把它拽在眼前。
一位早期肺癌患者的手術照片
你們知道中國燒了多少煤嗎?
2013年10月21日,第一天供暖的哈爾濱,它的霧霾爆表pm2.5在1000以上。
柴靜:我問過哈爾濱環(huán)保局,我說聽說你們那兩天車開出去,公共汽車都開丟了,他苦笑了一聲說,別說公共汽車了,連我們局長都丟了。說他那天到現(xiàn)場去檢查工作,沒一個人認出他,因為霧霾太大。
當天的哈爾濱的霧霾就是因為他們燒了兩千多萬噸的褐煤,加上在2013年的時候全國幾十萬臺這樣的小鍋爐,沒有任何標準,也沒有任何監(jiān)管,就這么一燒,就這么一排,就這么一放,你在高空往下俯瞰的時候,1200萬人,就像是被水泥砌在了底下。
一位老人以及他身邊被肺癌剝奪走生命的人
中國的油怎么了?
車多就污染嗎?東京比北京車多,為什么沒有這么嚴重的污染?
北京人在五公里以內開車的有多少?將近一半,而且我們當中有12%的人是在兩公里內開,我們有7%的人是在一公里以內開,一公里是什么概念?出門可能去趟超市去趟菜市場的概念。
北京的夜里沒有車對嗎?那為什么污染也這么嚴重呢?它真的是車帶來的嗎?
每一天晚上到零點的時候,有機碳的排放都會出現(xiàn)一個峰值,都會比當天下午三點鐘要高出將近兩倍,每天晚上固定出現(xiàn),什么東西在北京的夜里12點定時出現(xiàn)呢?
交警夜查北京郊區(qū)進城卡車,排放標準幾乎都不合格
空氣中是錢的味道
一噸鋼如果把它所有的環(huán)保成本省下來,不去裝的話,他能夠省一百塊錢,一噸煤能夠省156塊錢,一輛車如果不裝環(huán)保設施的話,能夠大概省兩萬。油品少升級一次,能夠省500個億。
柴靜:10年前我問空氣中是什么味道,我沒有得到答案,現(xiàn)在我知道了,空氣中是錢的味道。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做的測算是15年之后,我們的耗煤量會達到60億噸,我們的用車輛會達到4億輛,這意味著什么?清華的倪維斗院士告訴我說,這意味著我們將在用光所有資源之前我們就用光所有的環(huán)境容量,這意味著在中國霧霾還只是剛剛開始,堵車只是剛剛開始。
河北鋼材市場埋在荒草堆里的銹跡斑斑的粗鋼
2013年10月21日,第一天供暖的哈爾濱霧霾爆表。這是霧霾中的哈爾濱。
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解振華:這是必須要還的帳
如果說西方國家解決倫敦煙霧事件或者是洛杉磯大氣污染,他們解決這問題六十年、七十年,中國也要這樣嗎?絕對不會這樣。我們怎么能夠?我們的體制優(yōu)勢,技術上的優(yōu)勢,跟它當年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它的工業(yè)過程當中,它還要研究到底是為什么造成這個,我們現(xiàn)在一開始就意識到了就是煤、汽車,這個揚塵,你把這幾個問題解決了,肯定能比它要解決得早。因為它有前車之鑒,它有經(jīng)驗教訓,我們還需要再重新自己去摸索嗎?那不需要了。我們這個階段會大大的縮短。
專訪柴靜:“人去做什么,是因為心底有愛惜”
記者:你覺得普通人應該怎么做?
柴靜:我自己并不想鼓動號召他人必須做什么、應該怎么做,那有一種強迫性。小時候有一次,我把肥皂水倒在了樹根上,我奶奶沒說什么,只是拿小鏟子把肥皂水鏟起來,埋在了別處——人去做什么,是因為心底有愛惜。
我自己曾經(jīng)對霧霾無知無覺,現(xiàn)在我對空氣有我的愛惜,所以我去找適合我的方式,比如盡量不開車,比如參與公眾參與立法研討會,與揚塵的工地交涉,打環(huán)保舉報電話12369,要求餐館安裝上法規(guī)要求安裝的設備,要求加油站維修油氣回收裝置。我把這些也呈現(xiàn)出來,這些只是能做的一小部分事情。我相信,別人心底有自己的愛惜,有適合自己的實踐。
記者:這次的拍攝費用大概多少?是誰投資的?
柴靜:差不多一百萬吧,因為有國內外的拍攝和后期制作的費用。錢是我自己投的,國內一些基金會聯(lián)系過我,愿意資助,但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自己會做成什么樣子,又要照顧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做完,就沒接受,非常感謝他們。我兩年前出過書,用稿費負擔的。
人物簡介:
柴靜,著名傳媒人,前央視主持人,記者。北京大學藝術碩士,曾長期制作污染治理報道如《山西:斷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塵肺病人維權調查》等,獲選200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中國環(huán)境文化促進會理事。2014年初從央視辭職,2015年初推出空氣污染深度調查《穹頂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