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都會將座位讓給有需要的人嗎?面對道德綁架,座位讓與不讓又成了讓人值得思考的問題。
車廂里因座位而引發(fā)的或糟心或暖心的事每天都在上演。近日,有乘客在6號線上目睹一對爺孫為搶座位辱罵孕婦,也有人在1號線上看見一名七旬爺爺讓座給年輕人。
男童為爺爺占座 孕婦落座被罵“滾”
上周二早上7點45分,一輛從茶園開往北碚的6號線列車??吭陂L生站,開門瞬間,一位10歲左右的男孩從排在隊伍最前面的孕婦身邊快速擠過,并半躺在座椅上占座。
同時上車的李小姐看到,小孩身邊一位男士給孕婦讓出一個空位。但她剛一坐下,就被男孩用右手打了一下并大罵:“你滾你滾,這是我爺爺?shù)奈恢谩?span>”
孕婦并未理會,開始看報。然而,小孩并未罷休,一把搶下報紙,使勁揉捏后扔到地上,而且還大聲哭鬧起來。面對其爺爺質問,孕婦解釋是他孫子先打人又搶報,并做了一個動作演示給他看。不料,這位老人立即喊到:“快看喲,打娃兒了。”
“本來她都不想理了,站起來要讓座,結果這對爺孫一起罵了些難聽的話,老人還推了孕婦。”李小姐說,當時她實在看不慣了,便讓孕婦回坐。“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不講理又不會教娃兒的人。”
七旬老人讓座 “我去耍,站會沒什么”
上周三早上9點鐘左右,劉女士乘坐1號線路過烈士墓站時,看見一位身穿軍綠色衣褲、頭戴皮帽的老人上車了。當時他身旁有人下車,剛好空出一個位置,但讓眾人沒想到的是,老人并不急著落座,而是把座位讓給身邊一名穿著橘色羽絨服的年輕女子。
“你去坐嘛,年輕人上班太累了。”老人笑呵呵地說。兩人相互謙讓多次,女子才有些難為情地坐下了。幾個站后,有乘客下車,老人入座后見旁邊還有空位,趕緊又招呼面前的其他人坐下,還和他們聊起家常。
這位老人自稱姓蔡,今年70多歲,年輕時當過十幾年兵,從機關退休后住在沙坪壩,當天是要去小什字買東西。
蔡爺爺說,平日里他常獨自乘坐軌交出行,也常遇上別人讓座,但基本都會婉拒,“我就是去耍的,站會沒什么。”
劉女士表示,能碰到如此熱心又體諒他人的老人,心里覺得暖暖的。
記者手記
自私易生矛盾
看見老人讓不讓是老生常談卻也頗受關注的話題,其實這個矛盾的根源不在于讓或沒讓,而是各自的自私心理——年輕人覺得自己累了,座位先到先得;老年人認為自己是長輩,晚輩讓座天經(jīng)地義。但其實,這之間并沒有“義務”和“權力”一說,讓座與否,全憑個人素質和當時想法。
因此,面對這種事,我們既不能偏之任之,也不能道德綁架,相互之間理解和尊重或許是解決之道。
佰佰說:通過上述兩起事件,兩件事件中的當事者做出了不同的判斷和做法。顯然后者的做法更值得尊重和敬佩。然而在對于道德教育方面,家長監(jiān)護人的言傳身教,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健全人格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