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7點,北京正式啟動3年來首個重污染紅色預警信號。截至明天中午12點,北京都將處在重污染紅色預警之中,紅色預警持續(xù)時間達53個小時。昨天下午,市環(huán)保監(jiān)測中心的最新預報顯示,今天白天,本市污染水平將在區(qū)域背景下進一步上升,從5級重度污染躍升至6級嚴重污染,PM2.5濃度到達此次污染過程的峰值。
明天空氣質量好轉周六重污染再來襲
昨天白天,北京淹沒在灰白色霧霾中,PM2.5濃度在200微克~300微克/立方米的范圍,空氣質量維持在5級重度污染。截至昨天18時,城六區(qū)PM2.5濃度為280微克/立方米;西北部209微克/立方米;東北部246微克/立方米;污染最嚴重的西南部達310微克/立方米。
昨天晚上,來自北京市環(huán)保監(jiān)測部門的最新分析顯示,8日夜間到9日,我市仍處于靜穩(wěn)天氣,濕度大,以弱南風為主。受此影響,污染水平將在區(qū)域背景下進一步上升。根據預報,昨日為5級重度污染級別,今日將達到6級嚴重污染級別,PM2.5濃度到達此次重污染過程的峰值。
此外,來自市氣象臺的分析顯示,今天白天京津冀地區(qū)有中度至重度霾,其中北京、河北中南部、天津部分地區(qū)有重度霾,能見度1~2公里;夜間有霧,大部分地區(qū)最低能見度小于500米。
環(huán)保監(jiān)測部門預計,10日凌晨至中午,我市及華北東部地區(qū)地面轉弱偏東北風,但由于濕度仍較大,且系統(tǒng)偏弱,污染物難以迅速得到有效清除,我市仍處于中重度污染水平。預計午后隨著北風加大,空氣質量將逐步改善。預計10日,北京市空氣質量將達到4級中度污染,11日達到2級良水平。但壞消息是,12日,北京的擴散條件將明顯轉差,重污染將卷土重來。
釋疑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于12月7日18時發(fā)布,空氣重污染預警等級由橙色提升為紅色,即全市于12月8日7時至12月10日12時將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措施。但首次啟動紅色預警卻引來部分網友關于發(fā)布時間、啟動條件等方面的疑問,對此,北京市環(huán)保局應急處、北京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回復說明。
1不足3天為何啟動紅色預警?
回復:按照《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北京的空氣重污染天氣持續(xù)3天以上(72小時以上)可啟動預警→級(紅色)。這次的紅色預警是在橙色預警基礎上提升了級別,而不是直接從無預警啟動至紅色預警。根據此前預測,12月7日起會出現→次重污染過程,其中8日、9日為污染峰值過程,空氣質量較差,于是7日0時,北京啟動了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但空氣質量預測是在氣象預測基礎上再疊加大氣污染物排放預測,依據當前技術水平,時間越臨近,空氣質量預測才越準確。按照預案規(guī)定,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及其辦公室可根據污染程度變化和最新預報結果,按預警發(fā)布程序報批后,適時提高或降低預警級別。
12月5日17時北京市提前發(fā)布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指令后,北京市環(huán)保監(jiān)測部門會同北京市氣象部門、國家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以及河北、天津環(huán)境監(jiān)測部門等,密切跟蹤污染進程演變。
7日,根據對未來三天空氣質量形勢分析研判,預測本次重污染過程將持續(xù)到10日中午,10日午后空氣質量將逐步改善。這樣,原來預測9日晚間可轉好的污染天氣,又延至10日午后方可轉好。這樣從7日0時起至10日中午,→共84個小時,已超過72小時(3天),符合紅色預警啟動條件。
2從發(fā)布到啟動為何只有13小時?
回復:按照2015年3月北京最新修訂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紅色預警由市應急辦提前24小時組織發(fā)布”。
本次紅色預警不是直接從無預警狀態(tài)啟動的,而是在橙色預警基礎上升級的,此前的橙色預警已經由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前24小時組織發(fā)布,12月5日17時橙色預警發(fā)布時,比啟動時間提前了31個小時發(fā)布,保證了充足的時間給相關單位啟動減排措施,符合預案規(guī)定。
3上次5天空氣重污染為何未啟動?
回復:11月底,北京經歷了2015年以來最嚴重的→輪空氣重污染。11月27日14時啟動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29日上午10時升級為橙色預警,12月1日解除,共持續(xù)了106個小時(4天零10個小時)。
上次重污染由11月27日開始,但從期間預報情況來看,27日和28日兩天是重污染狀態(tài),但29日至30日因為→個弱冷空氣的影響,會有→段明顯的改善過程,而后來事實也證明,29日下午至30日凌晨這段時間,全市的PM2.5濃度有→個明顯的回落。雖然后期重污染持續(xù)至12月1日,但中間出現了中斷,所以達不到持續(xù)72小時以上重污染的情況,不滿足啟動紅色預警的條件。
與上次重污染過程“來得快”不同,這次重污染過程是逐步積累的,雖然預測強度不如上次,但是持續(xù)時間長,形勢研判清楚。及時實施更強的應急措施,減排力度大,能緩解重污染程度,更加有利于保護公眾健康,意義重大。
熱點回應
熱點一
北京上空“霾層”照
氣象專家:照片系偽造
昨天,小伙伴的朋友圈里都在傳播這樣→張北京上空“霾層”的照片。北京的霧霾層真的有這樣“醇厚”嗎?那生活在這樣的“穹頂之下”的小伙伴們還有辦法呼吸嗎?
“這一定是‘偽照’?!痹诳催^記者轉發(fā)的照片后,北京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張明英表示。
張明英解釋說,首先圖片中的云層明顯有一坨一坨的“鼓包”,這就說明這種云層不是穩(wěn)定云層,上升氣流較為活躍。在這種情況下,大氣的垂直擴散是比較好的,因此近地面不會出現特別嚴重的霧霾。
其次,從污染到不污染,在空中存在一個過渡帶,在距地面1000米左右的近地面。這個過渡帶的邊緣不會像圖中那樣像刀切一樣整齊,而是一個逐漸的過渡。
最后,這張“霾層”圖片的顏色也明顯不符。張明英表示,霧霾污染最重的應該是在近地面,大家可以看到,即使是嚴重霧霾,其顏色也是灰白色,不會像圖片中這樣的“深咖”,“即使是沙塵暴也沒這種效果?!睆埫饔⒄J為,這張圖片的色彩很可能是處理過了的。
熱點二
“濕法脫硫”加重霧霾
行業(yè)專家:只是主觀臆斷
近日,→篇《藍天白云能持續(xù)多久?→個環(huán)保工程師眼里的霧霾真相》又掀起了→輪關于霧霾成因的大討論,閱讀量超10萬。特別是文中提出,在我國火電行業(yè)中普遍采用的“濕法脫硫”因沒有對煙氣進行再加熱,導致低溫、高濕度的煙氣難以擴散進而加重霧霾的論斷,更是引爆讀者眼球。
對此,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秘書長王志軒表示,把排煙濕度與霧霾連在一起缺乏科學論證和定量說明,只是主觀臆斷。
王文軒說,文中引述的事實有些是對的,但有些卻與事實不符。比如,文中說,“此前我國沒有安裝煙氣脫硫設備前,火電廠煙氣排放溫度在130℃-150℃之間,在這個溫度下的煙氣屬于干煙氣,容易擴散,不易形成霧霾”,就與事實不符。王志軒表示,上世紀80年代中期前后,我國大量采用的也是濕式除塵器,且未脫硫,因此不存在“干煙氣無霧霾,濕煙氣有霧霾之說”。此外,王志軒表示,當環(huán)境濕度接近于飽和狀態(tài)時,飽和濕煙氣因水汽的凝結放出潛熱使煙氣抬升比加熱到100℃的干煙氣還高。
此外,文中“干煙氣的污染物排放不易形成霧霾”的論斷也是不對的。王志軒說,霾本身的定義就是干細顆粒,沒有霾何來霧霾?他表示,電廠鍋爐加裝脫硫脫硝設施后,并沒有增加污染物,而是大大減少了污染物,“污染物減少了,怎么反而會加重污染?”
對于文中提及的“一些發(fā)達國家(美日德),煙氣排放溫度一直是環(huán)保要求的剛性指標,通常要求在80℃以上”的說法,王志軒表示,美國絕大部分是煙氣未加熱排放,中國之所以采用濕煙氣排放在當時做過大量論證,很大程度上也是學習了美國經驗。此外,排煙進入冷卻塔一同排放獲稱“煙塔合一技術”,是源于德國,排放也是濕煙氣,煙氣溫度不高,煙氣濕度大,冷卻塔也比煙囪低,但對排放煙氣溫度也無要求。
王志軒說,作者以“環(huán)保工程師”的身份發(fā)文,讓公眾感覺內行,但環(huán)保工程專業(yè)與大氣物理專業(yè)也是隔行如隔山。不能把感性甚至感覺直接變成重大“發(fā)現”,而這些“發(fā)現”尤其容易被大眾(非專業(yè)者)認可。
更多環(huán)境安全相關訊息,請關注佰佰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