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海鮮也成為了人們桌上的美食,在食用海鮮中會經常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那么如何預防海鮮中毒呢?小編在文中為您介紹一下關于海鮮中毒的一些知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鮮逐漸走進了人們的家庭,海鮮的種類繁多,人們對其也是非常喜愛,殊不知這些海鮮也對人體有著一定的傷害,食用不當也會導致身體不適,甚至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關于海鮮中毒的知識大家一定要多掌握一些,接下來我們的小編愿意耐心的和您聊聊海鮮中毒的相關知識。
海鮮產品中毒臨床癥狀為:刺痛、麻痹、口腔燙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中毒嚴重者可導致說話和呼吸困難。引起中毒的屬于麻痹性貝類毒素,是由貝殼類海產進食的浮游微海藻生成的。雙殼貝類海產如帶子、蜆、貽貝、蠔、扇貝,是濾食特性生物,自然攝取水中的有毒海藻,是海產中毒的常見傳播媒介。當海藻含有毒素,毒素便會集中在海產組織,特別是海產的內臟。
(1)海鮮中毒者應立即引吐,或以5%碳酸氫鈉溶液或清水徹底洗胃,清除殘存在胃內的有毒貝類。
(2)靜脈輸液,以利排尿,加速毒物的排泄。
(3)予以阿托品1亳升,肌肉注射,予以維生素B1 B6等肌肉注射,對緩解肢體麻木等中毒性神經麻痹或心動過緩等癥狀有一定療效。
(4)全身支持和對癥治療。
(5)對局部接觸貝毒素者可用水沖洗和予以局部止痛等處理
海鮮藻源毒素大多存在于海中的藻類植物中,而貝類大多是濾食性生物,需要攝取藻類為食。如果所攝取的藻類中含有毒素,它們就會積聚在貝類的身體組織內,尤其是內臟部分。人吃了含藻源毒素的貝類,便會導致中毒。海鮮中貝類中毒可分為4大類:麻痹性貝類中毒、下痢性貝類中毒、神經性貝類中毒和失憶性貝類中毒。其癥狀包括刺痛、麻木、出疹、發(fā)燒、嘔吐、腹瀉、腹部痙攣、冷熱感覺逆轉、心搏徐緩及瞳孔擴大等。一般在食用數(shù)分鐘至幾小時內,這些癥狀就會相繼出現(xiàn)。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預防海鮮中貝類中毒:
一是一定要到信譽良好的地方去購買,盡量別到路邊小攤上食用。
二是一次吃的不要太多,吃時應該只吃貝肉中呈圓形的部分,那是貝類身體中的外展肌;避免食用周邊發(fā)黑的部位,那一般是它的內臟、生殖器及卵子。
三是烹煮時一定要徹底,水溫達到沸點后,雖然不能把耐熱的毒素完全消滅,但會大大減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風險。
四是兒童、病人及老年人吃了含有毒素的貝類后,更容易出現(xiàn)中毒癥狀,因此要盡量少吃。
吃海鮮中毒后,如非常嚴重應馬上去醫(yī)院,如不嚴重可吃大蒜。如果腹瀉,最好吃一些流食,比如濃米湯、稀藕粉、杏仁霜、去油肉湯、淡茶、過濾后的果汁等;情況好轉后再吃一些半流食,如掛面、面片、白米粥、蒸蛋羹等。但是,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雖不含食物纖維,但能在腸道中增加殘渣,讓病情加重。另外,還要注意少食多餐;食物溫度也不宜過冷,否則會引起腸蠕動。
如果是慢性腹瀉,持續(xù)的時間較長,會造成身體中一定的營養(yǎng)損失。因此,最好選擇既能補充營養(yǎng),對腸道刺激又小的食物。常見的有谷類:粥、稀飯、發(fā)面蒸食、面包、軟面條、面片等;蛋類:除煎蛋外,其他做法均可;肉類:嫩瘦肉、雞、魚、蝦,最好做得軟、爛一些;豆類:豆?jié){、豆腐;蔬菜類:含纖維低的蔬菜,如去皮胡蘿卜、土豆、南瓜、冬瓜、茄子、絲瓜等,但記住,一定要做熟了再吃;甜點心:餅干、藕粉、蛋糕。
1、不能過量吃海鮮(因為吃過量的海鮮可能導致體內水銀含量過高)。
2、不吃生海鮮(因為沒煮過的海鮮含的病毒量比其他物品高幾十倍,很容易致病)。
3、海鮮不能和一些水果同食。因為海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如果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同吃(例如:葡萄,山楂等)會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4、不能吃魚膽。因為魚膽容易發(fā)生中毒。
以上我們佰佰安全網為您提供了一些海鮮中毒的相關知識,希望在日常食用海鮮時能夠參考我們所為您提供的關于海鮮的相關知識,因為能夠給您的生活健康帶來幫助,食品中毒安全知識值得我們去學習,有助于大家的身體健康,更多食品安全知識盡在我們佰佰安全網。
責任編輯: 何顯搶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