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魚友的魚被白點病所侵襲,面對此病大家首先想的是要給自己的魚進行治療,那么什么是白點病呢?
白點病的高發(fā)季應該多發(fā)生在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或者冬季突然降溫的時候,因為白點的病因有一項就是因為水溫的驟變而引起的,水溫太低,極容易引起白點病的發(fā)生。那么什么是白點病呢?接下來佰佰安全網(wǎng)來詳細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白點病是一種最常見的魚類寄生蟲病,多發(fā)于秋末春初水溫較低的季節(jié)鯉科和慈鯛科的熱帶魚較易感染。
白點病也叫小瓜蟲病,小瓜蟲蟲體(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纖毛,直徑約0.8mm,為肉眼可見的小白點。在水溫18-23℃的情況下,小瓜蟲常寄生在魚的皮下、尾鰭和鰓部,吸食魚體組織的營養(yǎng),并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魚體表形成一個個白色膿泡,遍布魚全身。
熱帶魚患此病時,表現(xiàn)在魚鰭上先出現(xiàn)白點,魚兒顯得精神呆滯、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動。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側(cè)身迅速游動蹭癢。嚴重時,導致魚體周身密布白點、停止攝食、肌體消瘦、呼吸困難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約為5~10天。白點的形成不是產(chǎn)卵的它有一個生命周期,當人們看到魚體上的鹽粒,是它吸附在魚的皮膚上吸食的階段,在這其間,它是抗藥的,當它喂飽了,它會從魚體分離,掉下來到缸底。這種寄生蟲產(chǎn)生保護膜,形成一個胞囊,里面有10個小幼蟲(40倍的放大鏡可以看見),它們分裂繁殖,一個能變成1000個以上的個體,它們會尋找魚做寄體,來提供它們的食物,整個過程對溫度的依賴很高。因小瓜蟲不耐高溫,一般25℃以上就會停止發(fā)育,當水溫升至28~30℃時,就會自然死亡。
因此對患白點病的熱帶魚來說,治療并不太麻煩。只須將水溫維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魚體表的胞囊就會全部脫落。
如果此時在輔以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用藥物治療時,可在魚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亞汞作藥浴處理。對病重的魚,可用2ppm的硝酸亞汞或0.5ppm孔雀石綠溶液侵洗病魚2-3小時。當病魚癥狀消失后,要及時更換新水,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預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魚缸,一般就能杜絕白點病的發(fā)生。
關于什么是白點病的知識小編就為您介紹到這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白點病的知識,來佰佰安全網(wǎng)來查詢搜索相關欄目吧。
責任編輯:陳淼琪
2023.01.12 22:28:09
2023.01.12 22:26:46
2023.01.12 22:25:01
2023.01.12 22:24:04
2023.01.12 22:23:05
2022.12.08 20:35:41
06/12線蟲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06/01軟腐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06/28N95口罩出行必備,了解清楚各方面有效預防病毒傳播
05/11黑脛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07/16如何正確使用雙氧水消毒傷口?
05/18菌核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