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的趨利心理非法集資的核心原因就是追逐暴利,受害者為了金錢鋌而走險。在犯罪分子的種種引誘下,再加上先期高額回報兌付的“誘餌”,受害群眾受利益驅動,頭腦發(fā)熱,自然會降低防范意識。
為什么騙子們會常常得手?究其主因,還是由于一些人想要“得到更多”的貪婪心理。昨日,重慶打非辦剖析了非法集資受害者的五個心理特征,勸誡投資者理性投資。
心理特征1
強烈的趨利心理非法集資的核心原因就是追逐暴利,受害者為了金錢鋌而走險。在犯罪分子的種種引誘下,再加上先期高額回報兌付的“誘餌”,受害群眾受利益驅動,頭腦發(fā)熱,自然會降低防范意識。
心理特征2
盲目的跟從心理據(jù)很多受害群眾講,他們當初對參與的非法集資活動也半信半疑,但看到周圍朋友或同事都參加了,并從中獲得了好處,受害人往往抱著這樣的心理:他們都入了,不會有假吧?導致后來的群眾產(chǎn)生一種盲從心理。
心理特征3
僥幸的投機心理在非法集資類案件中,受害者一般不主動報案。更有甚者在經(jīng)歷了一次上當受騙后,還是抱著僥幸心理,期望自己接手的不是那“最后的一棒”。
心理特征4
不科學的理財心理非法集資類犯罪活動的受害人多是中老年人,他們掌握的相關理財渠道較窄,對不法分子宣傳的眼花繚亂的“理財工具”缺乏了解,也不會主動調查是否合法合規(guī),受害者往往傾其所有“賭一把”,損失慘重。
心理特征5
偏激的上訪心理 “只有不斷去找政府,政府才重視,才能早日追回贓款?!眳⑴c非法集資的群眾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在犯罪嫌疑人攜款逃跑后,受害者想通過上訪追回損失。重慶打非辦強調,根據(jù)我國法律法規(guī),因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而所形成的債務和風險,不得轉嫁給未參與非法集資活動的國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任何單位。債權債務清理清退后有剩余非法財物的,予以沒收,就地上繳中央金庫。經(jīng)人民法院執(zhí)行,集資者仍不能清退集資款的,應由參與者自行承擔損失。在取締非法集資活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只負責組織協(xié)調工作。這意味著一旦社會公眾參與非法集資,參與者利益將不受法律保護。
責任編輯:吳夢莉
08/01孕婦孕期必讀書籍推薦
09/30懷孕被公司勸退怎么辦?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有哪些?
07/07冒頂事故事先都有哪些征兆?
08/09地震來臨時躲哪最安全?
12/29高科技預報地震,地震預警的秘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