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福島附近海域受到核輻射污染,包括中國在內(nèi)幾乎所有國家都禁止進口產(chǎn)自該地區(qū)的食品。那么,日本核輻射海鮮能吃嗎?和我們佰佰安全網(wǎng)一起來看看吧!
海鮮(Seafood)又稱海產(chǎn)食物,是指利用海洋動物作成的料理,包括了魚類、蝦類、貝類這些等等。那么,日本核輻射海鮮能吃嗎?就讓佰佰安全網(wǎng)的小編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日本核泄漏海鮮還能吃嗎
雖然目前日本方面還沒有公開確切的數(shù)據(jù),但了解以往幾次核事故的資料也許會讓我們心里有底。目前,福島核電站的周圍檢測到了放射性的碘、銫、氫、氙、氪等元素。其中,半衰期相對較長、能夠傳播到100 km距離以外的主要是放射性的碘(131I)和放射性的銫(137Cs)。雖然不明真相的群眾瘋搶了碘鹽和碘片,但能對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長久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卻并不是131I,而是137Cs——前者的半衰期只有8.02天,它能在事故地點的周邊地區(qū)造成急性危害,但30天后便衰變殆盡;而后者的半衰期長達30.17年,并且能隨著食物鏈富集,造成深遠的影響。
水生生物的“輻射污染”是什么?
讓我們回顧一下1986年春天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fā)生后的事情:事故之后,大量137Cs進入了核電站周圍的河流和湖泊。事故后的第一年,在那些以水底碎屑或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雜食性魚類中,137Cs的含量最高。隨后,在1987-1988年,捕食性的魚類(那些以別的魚為食的魚)中的137Cs含量開始增高,這說明137Cs可以隨著食物鏈傳遞。137Cs主要富集在魚的肌肉組織中,魚的其它部分,如鱗片、消化道、性腺等也會吸附137Cs,但這些地方的濃度會逐年顯著降低,只有肌肉中的137Cs水平下降很少。因此,對于放射性元素來說,生物富集作用比單純的吸附作用造成的問題大得多。
最嚴重的情況:吃了切爾諾貝利的魚會怎樣?研究人員測量了1987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冷卻池中的梭吻鱸(Sander sp.)。梭吻鱸是一種捕食性魚類,它們的肌肉組織中的137Cs含量最高可接近270000 Bq/kg(Bq即貝克勒爾,這是一個衡量放射性活度的單位)。也就是說每千克魚肉中,每秒有270000個137Cs原子核正在放射性衰變。一個137Cs原子核衰變放出的β和γ輻射能量大約是1.174 MeV。(eV即電子伏特,將一個自由電子通過1伏特的電壓加速后的獲得的動能。1MeV = 1.602×10??13J)[2]
簡單計算一下,如果一個體重50 kg的人,吃了1 kg這樣的魚肉,他將受到的輻射當量劑量大約是3.645μSv/h,也就是每小時3.645微希,這個強度大約是3月15日北京市平均輻射水平的47倍(當日福島核電站上空的輻射是23.72μSv/h)。如果把這個數(shù)字與X光胸透相比——接受一次X光胸透檢查,受到的輻射劑量是50μSv——似乎胸透所受的輻射比吃魚要大很多。可問題是,胸透只是一次的輻射劑量,而人吃下去那條魚以后,會被輻射很長時間:吃下這1 kg魚,24小時后所受到的輻射強度就已經(jīng)超過照一次胸透了,如果不能及時排出這些137Cs(別忘了食物鏈富集,至少梭吻鱸肌肉中的137Cs幾年內(nèi)都沒有顯著降低),相當于此后幾年每天胸透一次,137Cs的半衰期可是30年啊。
溫馨提示:
當發(fā)生核輻射時,您想知道您周圍核輻射是否安全,建議您使用核輻射檢測儀測量一下,它可以清晰顯示當前所在場地的輻射劑量值。
各位新老朋友,看了上述對于日本核輻射海鮮能吃嗎的介紹后,我想大家應(yīng)該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吧。如果您想要掌握更多關(guān)于核輻射危害到底有多大的常識知識和輻射污染小知識及環(huán)境污染小知識,盡在我們佰佰安全網(wǎng)!
責任編輯:王秀娟
2021.11.23 19:39:37
2021.11.23 19:38:33
2021.11.23 19:37:33
2021.11.23 19:35:27
2021.11.23 19:34:23
2021.10.21 11:21:49
02/25常見的電離輻射有哪些?
05/10飲食防輻射靠譜嗎?
02/24取暖器輻射對人體有害嗎?
02/23紫外線輻射對人體傷害有多大?
05/18音箱輻射到底有多大
04/06電視輻射哪個部位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