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菌核病屬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春季條件適宜時,菌核萌發(fā)產(chǎn)生孢子囊和囊孢子,經(jīng)風雨傳播,從植株衰老的部位侵入,那么萵筍菌核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跟著佰佰安全網(wǎng)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萵筍菌核病田間再侵染主要由菌絲接觸感染,擴大蔓延。田間發(fā)病最適溫度20℃左右,相對濕度80%以上。因此,低溫潮濕、植株密度過大等,都有利于本病發(fā)生,那菌核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可采用輪作和深翻留種田滅菌,處理病殘株和減少收獲時遺落菌核量,留種要注意清選種子,以剔除種子中夾雜的菌核;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靈或40%紋枯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0.2%~0.3%波爾多液或13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植株莖基部、老葉和地面上,在病發(fā)初期開始用藥,每隔7~10天1次,連續(xù)噴藥2~3次,下面來看看萵筍菌核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吧?
1、選用抗耐病品種:如紅葉萵筍、特耐寒二白皮等;
2、種子處理:播種前清除混雜在種子中的菌核、避免混入苗床,或用10%的食鹽水漂種,汰除菌核后,用清水洗凈再播種;
3、加強管理:排除積水、通風降濕;采用地膜覆蓋栽培;及時拔除田間病株,收獲后清除病殘體,并帶出田外銷毀;深翻土壤,使菌核不能萌發(fā);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減少田間病原菌;防止病株混入肥料堆,隨肥料再次帶菌入田中。
4、實行輪作:發(fā)病地塊實行與禾本科作物、水生蔬菜或蔥蒜類輪作1~2年。
5、土壤處理:苗床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克/平方米加干細土10~15千克拌勻后撒施。保護地可在夏季休閑期灌水后覆蓋地膜,閉棚升溫,利用高溫殺死部分菌核。
6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重點噴霧植株基部和地表。藥劑可選50%農(nóng)利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43%好力克懸浮劑4 000~6 000倍液,或50%撲海因懸浮劑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交替使用。
以上是佰佰安全網(wǎng)小編介紹的萵筍菌核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的內(nèi)容,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于菌核病的知識,敬請繼續(xù)瀏覽本網(wǎng)生物災害安全小知識庫中的內(nèi)容,以便讓植物更好的成長。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22.09.30 17:20:03
2020.10.03 16:05:07
2020.10.02 14:58:38
2020.10.01 17:52:52
2020.08.29 13:49:28
2020.08.28 17:32:36
02/28兒童面霜很重要,掌握正確使用方法效果好
07/17男女之間性愛的方式有哪些?
07/17性愛時調(diào)情的方法有哪些?
10/27行程碼的工作原理、打開方式以及它和健康碼的區(qū)別有哪些,來一起了解下
07/17常見的性情趣用品有哪些?
07/17汽油的儲存條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