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核病是大豆在種植到七月下旬之后易發(fā)作的真菌病害。危害的真菌核盤菌,屬于子囊菌亞門。最初莖稈上生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長有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及白色顆粒,后變黑色顆粒,那么如何防治大豆菌核病呢?跟著佰佰安全網(wǎng)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豆菌核病七月下旬開始發(fā)病,主要為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發(fā)病,花期受害重,產(chǎn)生苗枯、葉腐、莖腐、莢腐等癥。苗期染病莖基部褐變,呈水漬狀,濕度大時長出棉絮狀白色菌絲,后病部干縮呈黃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狀,那菌核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可采用輪作和深翻留種田滅菌,處理病殘株和減少收獲時遺落菌核量,留種要注意清選種子,以剔除種子中夾雜的菌核;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靈或40%紋枯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0.2%~0.3%波爾多液或13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植株莖基部、老葉和地面上,在病發(fā)初期開始用藥,每隔7~10天1次,連續(xù)噴藥2~3次,下面來看看如何防治大豆菌核病吧?
1、加強長期和短期測報以正確估計本年度發(fā)病程度,并據(jù)此確定合理種植結構。
2、實行與非寄主作物三年以上的輪作。菌核在非寄主輪作的生長季也可以萌發(fā),無效侵染而死。[2]
3、選用優(yōu)良品種在無病田留種,選用無病種子播種,或選用株型緊湊、尖葉或葉片上舉、通風透光性能好的耐病品種。如合豐26、黑河7號、九豐3號、內(nèi)豆1號等。種子在播種前要過篩,清除混在種子中的菌核。
4、及時排水,降低豆田濕度,避免施氮肥過多,收獲后清除病殘體。發(fā)生嚴重地塊后,豆稈要就地燒毀,實行秋季深翻,使遺留在土壤表層的菌核、病株殘體埋入土下腐爛死亡。
5、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40%多·硫懸浮劑600~7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600倍液、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12.5%治萎靈水劑500倍液、40%治萎靈粉劑1000倍液、50%復方菌核凈1000倍液,此外,每667平方米施用真菌王肥200ml與50%防霉寶(多菌靈鹽酸鹽)600g,對水60L于初花末期或發(fā)病初期噴灑,防效優(yōu)異。
或選擇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每公頃用藥量1500克,對水噴霧;40%紋枯利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50%農(nóng)利靈可濕性粉劑每公頃用藥量1500克,對水噴霧;25%施保克乳油,每公頃1050毫升,對水噴霧。一般于發(fā)病初期防治一次,7~10天后再噴一次,但一定要噴得均勻周到,才能得較好效果。
以上是佰佰安全網(wǎng)小編介紹的如何防治大豆菌核病的內(nèi)容,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于菌核病的知識,敬請繼續(xù)瀏覽本網(wǎng)生物災害安全小知識庫中的內(nèi)容,以便讓植物更好的成長。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22.09.30 17:20:03
2020.10.03 16:05:07
2020.10.02 14:58:38
2020.10.01 17:52:52
2020.08.29 13:49:28
2020.08.28 17:32:36
07/17汽油起火后該如何正確滅火?
07/17如何安全避孕?
08/31學生偷盜應如何處理?哪種教育比較妥當?
02/06噪音分貝標準如何劃分?
07/13老人走失后如何尋找
02/20如何辨別硫磺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