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媽媽們要給寶寶合理地添加一些輔食,以便寶寶健康成長。小編就整理了嬰兒輔食添加全攻略,供寶媽寶爸們參考。
為寶寶添加輔食方法很重要,方法正確,媽媽做得輕松,寶寶吃得開心;方法錯誤,媽媽付出辛苦,寶寶還常常不買賬。那么嬰兒輔食添加全攻略都有哪些內(nèi)容呢?下面佰佰安全網(wǎng)就來講講相關(guān)的嬰幼兒食品小知識。
無論是媽媽們給寶寶自制的輔食還是從超市買的輔食產(chǎn)品,在給寶寶喂食輔食時都應(yīng)遵循由稀到稠、由細到粗,添加的量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一次只能喂一種新的食物,等寶寶適應(yīng)后,再添加另外一種新的食品。
寶寶輔食添加順序:
從少量到多量:即從喂果汁、菜水起,第1天喂1~2小勺,大約10毫升;第2天喂20毫升;逐天增加。
從稀到稠:比如從米湯到稀粥,從稀粥到稠粥,從稠粥到軟飯,就是由稀到稠的典型演變。
從細到粗:比如從米湯、稀粥、稠粥、到軟飯;從面糊、爛面、碎面條、餛飩到包子、餃子等。
寶寶的健康成長和發(fā)育需要充足的營養(yǎng),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乳類喂養(yǎng)已經(jīng)不能滿足其營養(yǎng)需求。為了滿足孩子的營養(yǎng)素需要并慢慢向成人飲食過渡,同時進行進食技能訓(xùn)練,我們要為孩子添加輔食。國內(nèi)外專家一致認為,4-6個月是給寶貝添加輔食的最適宜時機,這時無論是從心理還是生理上,寶寶都已大致具備添加輔食物的條件。
4-6個月
初次給寶寶寶喂輔食的時間,最好在早晨喂完奶后用小勺給寶寶少量喂食,這時寶寶比較警醒并愿意接受新事物。一開始最好給寶貝添加少量蔬菜汁或水果汁。當寶寶適應(yīng)后,才開始添加第二種,一般不主張過早添加肉類食品,而每天添加的淀粉類(粥、米糊、面條等)的總量也不應(yīng)該超過50克。每頓的輔食中,食物的種類不應(yīng)該超過2種,避免過多飲食導(dǎo)致寶寶的不適應(yīng)或厭食。一般可分兩餐喂。制作水果泥蔬菜泥之前一定要仔細削皮,蒸熟或煮透。避免進食容易引起過敏的面粉類食物。
寶寶一開始可能不喜歡父母用小勺喂他,因為本來流暢的吸吮因為不得不等待每一勺食物而被打斷。但是新食物的滋味對寶寶而言很特別,他如果感到陌生的話,可能要15-20次才能適應(yīng)并且享受起這種新的刺激。媽媽們往往在喂到5-8次時就放棄了,使寶寶喪失了接觸新食物的機會。
7-9個月
寶寶已經(jīng)開始長牙,能吃很多東西了,而且身體每天所需要的營養(yǎng)素有1/3是來自輔食。這一階段家長不僅僅要讓寶寶的胃腸能夠接受越來越多種類的輔食,同時要鍛煉寶寶用手拿東西吃的能力。有效地使用手指進食是寶寶智能發(fā)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需要手眼協(xié)調(diào),靈活的手指和一定程度的不依賴父母。比如可以讓寶寶自己拿著一小片饅頭或餅干隨意啃。母乳(或其他乳品)每天喂三次或兩次,兩次輔食在喂完奶隔開一小段時間后進行。輔食逐漸從泥狀變成稠糊狀,如蛋羹、碎豆腐、碎青菜、肉松等。訓(xùn)練寶寶將食物放在嘴里后會動上下顎,并用舌頭頂住上顎將食物吞咽下去。開始添加容易消化吸收的雞肉、魚肉逐漸過渡到較難吸收的豬肉、牛肉、動物肝等。在每天添加的輔食中,蔬菜是不可缺少的食物??梢蚤_始少嘗試吃一些生的食物,如番茄及水果等。蛋羹由半個雞蛋過渡到整個。
這時候的寶寶已能坐得較穩(wěn)了,喜歡坐起來吃飯,可把寶寶放在兒童餐椅里讓他自己吃輔食。當他被放進椅子里戴上圍脖,并看到準備食物的情景,就會開始期待食物了。
在這個階段,媽媽要注意的事項是:
1.不能過早添加調(diào)味料,以免妨礙寶寶的味覺發(fā)展
2.不要把食物弄得過細,使寶寶失去了訓(xùn)練咀嚼及吞咽的能力。
3.食物的顏色要鮮艷,吸引寶寶的興趣。
10-12個月
這一時期要注意飲食的營養(yǎng)素均衡。輔食最好是帶有咬勁的細碎狀食物。已經(jīng)長出好幾顆乳切齒的寶寶如果已經(jīng)學會了咀嚼動作,會用牙齦磨碎食物,每次喂輔食可以吃小半碗,就應(yīng)該開始訓(xùn)練寶貝自己吃飯和咀嚼,這樣有助于寶貝的上下顎及腦部發(fā)育。給寶寶提供一些有咬勁的食物,如肉或魚可撕成小片,蔬菜可切成片或絲等。
進食的時間可以調(diào)整成與大人的三餐時間一致,另外在早晚十點鐘各加一餐。進食的內(nèi)容可為三餐奶兩餐輔食,如果寶寶輔食吃得好,將一餐奶改為輔食,以免影響寶寶吃輔食的量。輔食的內(nèi)容主要有稠粥、菜泥或碎菜、蛋羹、爛面條、豆腐末、肉末或肝泥等等。
寶貝吃了一段時間輔食后,常有欲望想要自己拿湯匙吃。但是寶寶手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有限,無法自如使用像勺子或叉子之類的器具,可能會經(jīng)常弄得很臟。媽媽要多點耐心,不要責備寶貝,以免影響寶貝的動作和心理發(fā)育。多鼓勵寶貝這樣做,并且可以一邊自己喂,一邊讓寶寶嘗試自行動手。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相約幾個年齡相仿的寶寶在一起進食,通過寶寶的競爭意識及互相學習能力,使寶寶更愛進食。
很多媽媽想給自己寶寶做輔食,可是,菜泥應(yīng)該怎么做?肉泥應(yīng)該怎么做?輔食做多了怎么保存呢?我們來看一位媽媽豐富全面又實用的經(jīng)驗分享!家有小寶寶的媽媽學起來吧!
菜泥的制作
1、菜泥怎么做?
先弄熟,然后打泥。
2、如何加工蔬菜?
一般來說,根莖類的直接蒸,葉類蔬菜用水煮(一定要倒去煮菜水,影響鈣吸收的草酸和農(nóng)藥什么的都在水里哦)。
適合蒸的食材:土豆、紅薯、南瓜、冬瓜、胡蘿卜、白蘿卜、青豆等
適合煮的食材:小白菜、菠菜、蘆筍、香菇、花菜、芹菜等
3、怎么把蔬菜弄成泥?
1)比較軟糯的根莖類蔬菜,比如南瓜、土豆、胡蘿卜等,直接用研磨碗就可以了,很少的量也可以做,非常方便。
2)研磨碗磨不細膩的蔬菜,需要借助輔食機或者料理棒。
優(yōu)點是可以打得非常細膩,缺點是很少的量打不起來。
3)沒有輔食機的話,也可以用研磨碗研磨后過篩,取比較細膩的部分。
4)本身含水量比較少的蔬菜可以加少量白開水,做出來的泥會更細膩。等到寶寶稍微大點兒,葉類菜可以不打成泥,用刀剁碎即可。
5)玉米糊這種帶渣比較多的,可以用輔食機攪打之后再過篩,成品非常細膩非常好吃,就是當媽的累屁了。
4、混合泥
因為輔食機太少量不好打,所以做混合泥是很好的辦法,幾種蔬菜、肉類放在一起,營養(yǎng)豐富又全面。
5、輔食儲存
輔食做好之后,趁熱分裝到洗凈且開水燙過的可以密封的儲存罐里,然后立即蓋好蓋子,放涼后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一般保存一周沒問題。如果想保存更久,可以用冰格凍成小塊后放密封的保鮮袋冷凍保存。下次吃的時候,放輔食機或者蒸鍋加熱徹底(燒到燙)即可。
都知道新鮮做的最好,那么問題來了,你有那功夫么?正確保存,營養(yǎng)損失很少哈,不用為此糾結(jié)。
6、菜泥制作&保存示例:豌豆泥
1)豌豆煮熟,放入輔食機。
2)啟動輔食機打成泥。
3)趁熱裝入冰格,蓋上蓋子。冷卻后放入冷凍室。
4)凍成塊狀之后脫模。
5)裝入保鮮袋冷凍保存,隨吃隨取。
果泥的制作
1、果泥跟菜泥基本同理,少了一個弄熟的步驟。
2、香蕉、牛油果之類的水果通過研磨碗就可以磨得又軟又細,蘋果、梨可以用勺尖刮,車厘子之類的就需要借助輔食機的幫助了。
肉泥的制作
1、選合適的食材:
豬肉建議選擇豬大腿中間的肉或者豬里脊;雞肉首選雞腿肉,其次是雞胸肉;牛肉要選瘦的部分,比如后腿肚內(nèi)芯或里脊。
2、去除白色腱膜。
3、將食材切成丁,放入清水煮,去除浮沫,煮30-40分鐘或壓力鍋15分鐘。有的媽媽喜歡放一點蔥姜,也可以。糕媽的習慣是啥也不放。
4、煮熟的肉丁帶適量湯汁放入輔食機。
5、啟動輔食機(或料理棒)打成肉泥,盛入冰格,放冰箱冷凍后脫模,裝保鮮袋冷凍保存。
魚類的處理
1、選合適的食材:
三文魚、鱈魚都是不錯的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營養(yǎng)豐富,不腥,刺也比較少。
2、按照寶寶每頓的食量切塊。
3、裝保鮮袋。
4、魚塊之間略留空隙放入冰箱冷凍(避免粘在一起),隨吃隨取。
5、吃的時候,取一塊蒸熟(8分鐘左右),用研磨碗磨成泥即可。
6、跟菜粥、米粉一起吃,營養(yǎng)美味棒棒噠。
米粉的沖調(diào)
米粉的沖調(diào)其實是個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依然很多媽媽為此糾結(jié),就把要點再說一說哈。
1、米粉可以混吃,只要不過敏,不同品牌、不同段位、不同谷物推薦混吃。
2、沖米粉的水溫,70-80度左右,這個問題其實不用糾結(jié)啦。
3、用什么水沖米粉?煮沸的自來水即可,不安心的可以使用過濾器,強迫癥麻麻可以選擇純凈水。
煮粥
1、粥也是不錯的輔食,十倍粥就是一杯米+十杯水煮的粥,七倍粥、五倍粥同理。寶寶會吃得越來越稠,到10個月以后,就可以嘗試軟飯了。
提醒:不能光吃粥哦,自制的粥不如市售的米粉營養(yǎng)全面。
2、煮粥不一定要白米,也可以加小米、燕麥、各種雜糧,前提是一樣一樣先單獨試過,確定不過敏了才可以混著一起煮。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分享的關(guān)于“嬰兒輔食添加全攻略”的話題,想要了解怎么給嬰幼兒添加輔食等相關(guān)常識,請繼續(xù)關(guān)注本網(wǎng)站。
責任編輯:王小麗
2022.09.18 23:07:34
2022.09.18 23:05:57
2022.09.18 23:04:15
2022.09.18 23:03:13
2022.09.18 23:01:46
2021.12.07 14:56:48
07/17汽油起火后該如何正確滅火?
07/17如何安全避孕?
08/31學生偷盜應(yīng)如何處理?哪種教育比較妥當?
10/27盲盒營銷的法則、推廣技巧以及擺攤賣盲盒的方法,來一起了解下!
02/06噪音分貝標準如何劃分?
07/13老人走失后如何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