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災害安全小知識:
鼠疫是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醫(yī)源性疾病。鼠感染鼠疫后主要通過鼠身上的跳蚤叮咬人,使人感染。人感染后得腺鼠疫,就是高燒,淋巴結腫大。
個別地方有原發(fā)性肺鼠疫,那是撥食染疫動物時,鼠疫菌通過氣溶膠進入肺臟感染造成的。
人類感染鼠疫的前提是你居住或者到過的地方是鼠疫疫源地,而且正有動物鼠疫流行。
養(yǎng)倉鼠是不是會染上鼠疫?必須明確:倉鼠不是生來就患病的。也得有病原體感染才行。野外倉鼠或許攜帶致病基因,但是家養(yǎng)的倉鼠從生到死,都是住在籠子里,無論是飲食,還是飲水,甚至繁殖后代,都是在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完成的,這樣的倉鼠是不可能具有鼠疫病毒的。所以,養(yǎng)倉鼠是不會染上鼠疫的。
如何養(yǎng)倉鼠才不生病
一、和倉鼠接觸的時候要帶手套
普通倉鼠是不會帶有黑死病病毒的,但是大部分哺乳動物身上都是帶有細菌的,很多人摸了倉鼠又去摸別的東西,甚至拿手抓食物,很容易感染細菌生病。
二、定期給倉鼠洗澡
關于倉鼠洗澡的問題,這個浴沙完全可以解決。小編想表明的是,絕對不能水洗倉鼠,熱水也不可以。因為倉鼠太小了,水洗很容易感冒,而且用力太大會捏傷倉鼠。
鼠疫是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醫(yī)源性疾病。鼠感染鼠疫后主要通過鼠身上的跳蚤叮咬人,使人感染。人感染后得腺鼠疫,就是高燒,淋巴結腫大。個別地方有原發(fā)性肺鼠疫,那是撥食染疫動物時,鼠疫菌通過氣溶膠進入肺臟感染造成的。人類感染鼠疫的前提是你居住或者到過的地方是鼠疫疫源地,而且正有動物鼠疫流行。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致的烈性傳染病,由于其傳染性強,病死率高,曾給人類造成極大的危害。遠在二千年以前,人類文字即有鼠疫記載。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歷史上記載過三次,第一次發(fā)生在6世紀,首先在地中海附近地區(qū)流行,幾乎遍及所有國家,前后持續(xù)50年,死亡人口達1億之多;第二次發(fā)生于14世紀,當時稱之為“黑死病”,波及整個歐洲、亞洲和非洲北部,前后延續(xù)15年,約造成4000萬人死亡,使歐洲人口減少約有三分之一;第三次發(fā)生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波及32個國家,死亡人數(shù)也不在少數(shù)。自20世紀40年代后,較小范圍的鼠疫流行仍不斷發(fā)生,有些國家仍有大片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而有些戰(zhàn)爭狂徒,不擇手段地研究并使用鼠疫桿菌等生化武器來對付敵方,人為地造成鼠疫的流行。
狗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可能會染上鼠疫的。鼠疫的傳播途徑鼠疫菌可通過三種途徑傳播:媒介昆蟲,直接接觸,呼吸道飛沫。
患鼠疫的狗具體癥狀
全身會呈現(xiàn)中毒的癥狀,患病的狗身體胃寒或者出現(xiàn)寒戰(zhàn)發(fā)熱的情況,體溫會迅速的上升到39-40度左右,同時狗會感到頭痛、四肢劇烈疼痛,并且還伴隨惡心嘔吐等癥狀?;疾〉墓芬庾R會迅速的變得模糊,表情驚慌,臉部和眼結膜季度充血,行走不穩(wěn),步態(tài)蹣跚像是喝醉了酒一樣。患病的狗身體極度衰竭、脈博與呼吸加速,脈律不規(guī)則,血壓下降,肝脾腫大。而且在有時皮膚、粘膜出現(xiàn)瘀血或皮下出血,鼻出血、尿血、胃腸道出血等癥狀。
肺鼠疫是鼠疫中十分嚴重的一種,這種鼠疫發(fā)展迅速,狗在患病24—36小時就會出現(xiàn)明顯的劇烈胸疼和咳嗽,呼吸急促甚至會咳出大量的泡沫血痰或鮮紅色痰,患這種肺鼠疫的狗的死亡幾率都非常的高。
接觸鼠疫病人的人員,可服藥預防。成人服四環(huán)素,每天3次,每次0.5g,連服7天?;前肥状?g,其后4至6小時服1g,連服5天。
在流行地區(qū)從事高危職業(yè)者及接觸鼠疫桿菌的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考慮使用甲醛滅活的全菌菌苗,每6個月重復接種一次。短期進入疫區(qū)的旅游者可服用四環(huán)素或復方SMZ預防。擬診為肺鼠疫者,應進行呼吸道隔離,而腺鼠疫只需認真洗手預防。與肺鼠疫患者接觸者,可服用四環(huán)素250mg,每日4次。有呼吸道癥狀或發(fā)熱者,應接受醫(yī)療觀察。
森林嚙齒動物的鼠疫可傳播至城市鼠類,構成長期威脅。預防取決于控制城市老鼠數(shù)量和處理其排泄物以及監(jiān)測野生動物及其捕食者。避免接觸病獸及其尸體,并使用蚤類驅(qū)避劑。目前,尚無消滅野生動物鼠疫的可行措施。在流行地區(qū),減少居住環(huán)境里嚙齒動物的棲息地是重要的。在用藥物毒殺家庭周圍的嚙齒動物之前,應先控制昆蟲,以防動物身上的蚤類轉(zhuǎn)而來叮咬人或家畜。
鼠疫是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醫(yī)源性疾病。鼠感染鼠疫后主要通過鼠身上的跳蚤叮咬人,使人感染。人感染后得腺鼠疫,就是高燒,淋巴結腫大。個別地方有原發(fā)性肺鼠疫,那是撥食染疫動物時,鼠疫菌通過氣溶膠進入肺臟感染造成的。人類感染鼠疫的前提是你居住或者到過的地方是鼠疫疫源地,而且正有動物鼠疫流行。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致的烈性傳染病,由于其傳染性強,病死率高,曾給人類造成極大的危害。遠在二千年以前,人類文字即有鼠疫記載。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歷史上記載過三次,第一次發(fā)生在6世紀,首先在地中海附近地區(qū)流行,幾乎遍及所有國家,前后持續(xù)50年,死亡人口達1億之多;第二次發(fā)生于14世紀,當時稱之為“黑死病”,波及整個歐洲、亞洲和非洲北部,前后延續(xù)15年,約造成4000萬人死亡,使歐洲人口減少約有三分之一;第三次發(fā)生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波及32個國家,死亡人數(shù)也不在少數(shù)。自20世紀40年代后,較小范圍的鼠疫流行仍不斷發(fā)生,有些國家仍有大片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而有些戰(zhàn)爭狂徒,不擇手段地研究并使用鼠疫桿菌等生化武器來對付敵方,人為地造成鼠疫的流行。
一般被老鼠咬過的蔬菜有可能會染上鼠疫,因此一定不要繼續(xù)食用,尤其是直接咬到的食品,去掉咬過部分再吃。老鼠容易通過鼠疫桿菌而傳播鼠疫一類的傳染性疾病,被其咬過的食物中可能會殘留有類似感染病原體,人體受到感染后可能會出現(xiàn)高燒不退、淋巴結腫痛、肺炎等嚴重癥狀。但是偶爾食用一次不會有過大的不利影響,人體一般具有較強的免疫能力,可以起到抵抗感染的作用。
鼠疫傳染方式有很多,一是通過老鼠身上的跳蚤叮咬而被注入了鼠疫菌,二是剝食鼠疫感染動物,通過皮膚粘膜等傳播,第三是肺鼠疫可以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因此大家一定要及時做好鼠疫防治措施,因此要加強鼠疫的預防措施。
(1)滅鼠、滅蚤 ,監(jiān)測和控制鼠間鼠疫。
(2)加強疫情報告 ,嚴格隔離病人 ,患者和疑似患者應分別隔離。腺鼠疫隔離至淋巴結腫完全消散后再現(xiàn)察7天。肺鼠疫隔離至痰培養(yǎng)6次陰性。接觸者醫(yī)學觀察9天 ,曾接受預防接種者應檢疫12天。
一、一般治療及護理
1.嚴格的隔離消毒 患者應嚴格隔離于隔離病院或隔離病區(qū),病區(qū)內(nèi)必須做到無鼠無蚤。入院時對病人做好衛(wèi)生處理(更衣、滅蚤及消毒)。病區(qū)、室內(nèi)定期進行消毒,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應用漂白粉或來蘇液徹底消毒。工作人員在護理和診治病人時應穿連衣褲的“五緊”防護服,戴棉花沙布口罩,穿第筒膠鞋,戴薄膠手套及防護眼鏡。
2.飲食與補液 急性期應給患者流質(zhì)飲食,并供應充分液體,或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3.護理 嚴格遵守隔離制度,做好護理工作,消除病人顧慮,達到安靜休息目的。
二、病原治療
治療原則是早期、聯(lián)合、足量、應用敏感的抗菌藥物。
1.鏈霉素 為治療各型鼠疫特效藥。成人首劑量1g,以后每次0.5g,每4小時1次,肌注,1~2天后改為每6小時1次。小兒20~40mg/kg/日,新生兒10~20mg/kg/日,分2~4次肌注。對嚴重病例應加大劑量,最初二日,每日4g,繼以每日2g,分4次肌注。鏈霉素可與磺胺類或四環(huán)素等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療效。療程一般7~10天,甚者用至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