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火災應對及逃生方法:
1、學?;馂氖鹿蕬獙k法
學校一旦發(fā)生火險,應立即撲救;如果火勢失控,要立即報火警。
2、宿舍或居室火災事故應對辦法
(1)及時發(fā)現(xiàn)火情
及時發(fā)現(xiàn)火情對選擇正確的逃生與躲避措施有積極作用。發(fā)現(xiàn)火情的方法一是從聲音判斷,二是從煙與氣味判斷。當聽到有人喊:“著火啦!”,或看到了煙、聞到了氣味,此時一定要從窗口觀察著火的位置,根據(jù)著火位置與自己所處地點的距離及所受的影響,確定自己所采取的措施。
(2)迅速有序撤離
1、當發(fā)現(xiàn)樓內(nèi)失火時,切忌慌張、亂跑,要冷靜地探實著火方位,確定風向,并在火勢未蔓延之前,朝逆風方向快速離開火災區(qū)域。
2、起火時,如果樓道被煙火封死,應該立即關閉房門和室內(nèi)通風孔,用濕棉被堵住門縫,防止進煙,等待救援。如果樓道中只有少量的煙而沒有火,可用濕毛巾堵住口鼻,并采用彎腰的姿勢,迅速逃離煙火區(qū)。嚴防吸入熱煙和有毒氣體刺激眼睛和吸入呼吸道。
1、遇事沉著冷靜
當您周圍環(huán)境里發(fā)生火災時,千萬要保持鎮(zhèn)定的心理狀態(tài),切不可驚慌失措,以免在爭先恐后的人流中跌倒而堵死通道,或者作出錯誤的跳樓決定。要沉著冷靜,切不要亂撞或盲目跳樓。
2、辨明逃生方向
若在樓梯上,應盡可能往下跑,因為火是向上蔓延的。如果樓梯已經(jīng)燒斷或被火封閉,那么就應當通過房頂上的老虎窗、陽臺、下水管道等往外逃生。還可利用繩子栓在窗上,順繩而下;如無繩子,應該就地取材,想方設法往樓下逃。 (學校最好備有火災逃生繩和火災逃生面具)
3、小心煙霧毒氣
當煙霧嗆人時,可用濕毛巾捂住鼻口,并屏住呼吸,避免大聲呼叫,防止中毒。宜匍匐式前進,貼地面的空氣一般少濃霧,而且含氧量較多,可避免被毒煙熏倒而窒息。
第一,遇事沉著冷靜
當您周圍環(huán)境里發(fā)生火災時,千萬要保持鎮(zhèn)定的心理狀態(tài),切不可驚慌失措,以免在爭先恐后的人流中跌倒而堵死通道,或者作出錯誤的跳樓決定。要沉著冷靜,切不要亂撞或盲目跳樓。
第二,辨明逃生方向
若在樓梯上,應盡可能往下跑,因為火是向上蔓延的。如果樓梯已經(jīng)燒斷或被火封閉,那么就應當通過房頂上的老虎窗、陽臺、下水管道等往外逃生。還可利用繩子栓在窗上,順繩而下;如無繩子,應該就地取材,想方設法往樓下逃。 (學校最好備有火災逃生繩和火災逃生面具)
第三,小心煙霧毒氣
當煙霧嗆人時,可用濕毛巾捂住鼻口,并屏住呼吸,避免大聲呼叫,防止中毒。宜匍匐式前進,貼地面的空氣一般少濃霧,而且含氧量較多,可避免被毒煙熏倒而窒息。
學校宿舍火災逃生路徑選擇原則如下;
(1) 歸宿性:就是朝著自己最熟悉的地方逃生;
(2) 日常習慣性:就是從日常最常用的樓梯或出口逃生;
(3) 敞開性:就是向開闊或空間較大的方向逃生;
(4) 就近性:就是向最先進入視線或最近的方向逃生;
(5) 本能回避危險性:就是往本能地遠離火和煙的方向逃生;
(6) 盲從性:就是追隨大多數(shù)人逃生的方向;
(7) 自認安全方向性:就是朝著自己認為安全的路徑逃生,如低層跳樓等;
(8) 理智分析型:意思是能夠冷靜分析險情、危險性,進退有度,上下有據(jù),安全撤離。
溫馨提示:小編認為理智分析型最為可取,請大家謹記。另外,校園宿舍發(fā)生火災逃生時不要向狹窄的角落退避,如床下、墻角、桌子底下、大衣柜里等。
學?;馂奶由跃确椒?/strong>如下;
1、當發(fā)現(xiàn)學校樓內(nèi)失火時,切忌慌張、亂跑,要冷靜地探索著火方位,確定風向,并在火勢蔓延前,朝逆風方向快速離開火災區(qū)域。
2、如果樓道被煙火封死,應該立即關閉房門和室內(nèi)通風孔,防止進煙。隨后用濕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熱煙和有毒氣體,并將身上的衣服澆濕,以免引火燒身。
3、如果處于高層時,不要跳樓,應退守到安全部位,緊閉火災方向的門窗,火勢逼迫時可用水冷卻門窗,以呼喊、擲物、燈光等方式向營救人員示警解救。有條件的可用繩子、床單等撕開連接成長條,固定在門窗上順著下滑,但必須有足夠的長度和安全系數(shù)。
4、如果身上著火了,千萬不能奔跑,可就地打滾,將火壓滅;或是用濕物覆蓋在著火部位,也可用水燒滅。要特別注意,不要用滅火器向人體直接噴射滅火。
誤區(qū)一:火災逃生時須用濕毛巾蒙住口鼻
正確認識:不刻意找毛巾且打濕
用濕毛巾蒙住口鼻逃生,是我國火場逃生的經(jīng)典做法,有些消防科普讀物提出在沒有水的情況下,能夠用啤酒、飲料,乃至尿液打濕毛巾,蒙住口鼻逃生,這顯然是誤導。有這些時間去打濕毛巾,不如早點逃離火場。大眾消防安全教育研討最有成效的美國從來沒有在火災逃生時用濕毛巾蒙住口鼻一說。正確的做法是,身邊正好有毛巾,打濕它又花不了幾秒鐘,無妨用它蒙住口鼻,這樣在逃生時能削減火場空氣的吸入,又能阻礙運用人不必要的呼叫。由于它的效果有限,不要花時間去找毛巾,更不要花較多的時間去打濕它。
誤區(qū)二:濕毛巾能過濾一氧化碳
正確認識:濕毛巾可過濾部分有毒煙氣
許多消防科普讀物里都注明濕毛巾能過濾一氧化碳,這是火災逃生知識中最大的誤區(qū),一氧化碳的分子量為28,小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分子量,氧氣能經(jīng)過濕毛巾被人吸入,二氧化碳能經(jīng)過濕毛巾呼出,而分子量較小的一氧化碳卻能被過濾了?這顯然缺少科學知識。濕毛巾能溶解一氧化碳的量可忽略不計:一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度還不及二氧化碳;就連火災逃生面具里的過濾器也不能過濾一氧化碳,僅僅其間的觸媒能把一氧化碳轉(zhuǎn)化成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