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險
保險又分保障型保險和收益類保險。不過對于老年人來說,無論是保障類保險還是收益類保險,其防范的作用都大于理財?shù)淖饔?。如果真要說,筆者還是推薦收益類保險,其險種一般品種較多,不僅具備保險最基本的保障功能,而且能夠給我們帶來不菲的收益,可謂保障與理財雙豐收。因此,購買收益類險種有望成為老年人新的一個理財熱點。
2、 銀行理財產品
作為傳統(tǒng)的理財產品,把錢存銀行是非常安全的。而且如今的銀行理財產品種類也較多,適合不同人對于期限需求的選擇。不過銀行理財產品美中不足就是收益太低,在所有理財產品中,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都是最低的。因此老年人可以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合理分配資金,將部分錢存銀行以防萬一。
1、 貪利
近年來,社會上以高息誘人的“非法集資”現(xiàn)象屢禁不止,有些老年人因貪圖高利而上當受騙。
老友劉某聽說某公司以高于銀行利息三倍的“高價”吸收社會閑散資金時,便背著家人把自己積攢的5萬元養(yǎng)老金交給了那家公司。半年后得知:那家公司已經卷款“蒸發(fā)”了!老劉的5萬元養(yǎng)老金打了水漂!老劉急火攻心,住進了醫(yī)院,差點送了老命。
騙子就是抓住了老年人貪利的心理。因此,對于這種非正常的“高息”現(xiàn)象,老年人一定要謹慎,越是“高息”,陷阱的幾率就越大!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旦有“餡餅”從天而降,那不是“板磚”便是“陷阱”。
2、 輕信
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信息不靈,在理財過程中很容易輕信他人上當受騙。去年春,我家附近來了一伙出售“秘魯幣”的人,聲稱用100元人民幣即可購買五張“秘魯幣”,到銀行可兌換人民幣350元。有些老年人就聽信了騙子的謊言,買了好些“秘魯幣”。結果到銀行兌換時被告知:這些“秘魯幣”全是假的!
1、 看老人被騙的細節(jié)。有的老人去儲蓄,結果被柜臺人員忽悠,去買了定期保險,雖說也是被騙,但是這種被騙,損失不大。如果家里不是基于用錢,可以當保險到期就好。如果剛剛被忽悠買的保險,時間不長,去辦理退保手續(xù),在猶豫期內合同還沒有正式生效的,大致能原數(shù)原數(shù)退回。超過猶豫期,損失就大了。
2、 要搞明白,老人是否真正因為理財被騙。有的老人為了照顧某個孩子,把自己的養(yǎng)老錢偷偷交給他,騙別的孩子說被騙了,這種情形經常有。所以還是搞清楚事實為好。
3、 如果真的是被社會上的“免費旅游”、“溫馨會”、“茶話會”等人員的小恩小惠騙了,那就盡可能的找到騙子,追回損失。這類人員一開始還會強硬,只要你多帶人,形成足夠氣勢,還是能夠把損失要回來的。
1、 理性溝通:“排雷”防忽悠
多和老人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現(xiàn)在很多退休老年人天天閑在家里面,身上又有一筆可觀的退休金。而子女大多都忙于工作,忽略了老人的投資需求。
首先不要一味地否定他們對于理財?shù)男枨?,身為子女,對當今社會事物了解的信息更多,可適當對老年人進行引導,在“投資”前做一些分析、判斷,以幫助他們辨別真?zhèn)巍?
2、 確立目標:保值為主,增值為輔
中老年人抗風險能力普遍較弱,與父母討論理財問題時,首先需要幫助他們擺正心態(tài),確立以“保值為主,增值為輔”的理財目標,不盲目追求收益,避免陷入理財誤區(qū)。
年輕人理財是為了增加財富,而老年人理財是為了安度晚年,所以不要冒險,一切以安全為主。
理財?shù)哪繕瞬粦撌侨绾潍@取更高的收益,配置少量自主選擇進入和退出的高風險資產是給老人的生活添彩,但是更多的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讓他們手中的錢保值。
1、 便捷性
不管選擇哪種理財方式,選擇哪種理財產品,一定要是比較方便辦理以及支取的。老年人年紀大了,手腳不靈活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在理財?shù)臅r候如果對網絡比較了解,那么通過手機銀行來打理錢財就比較方便,如果不怎么會使用網絡方式也可以就近選擇銀行。
2、 資金的安全性
老年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是要比年輕人低一些的,所以在理財?shù)臅r候一定要注意本金的安全性,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國債等都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說想要更高的收益,那么可以選擇R2級的理財產品或者是債券基金,這兩者的風險相對來說都要小一些;如果說還想要更高的收益,那么建議選擇只拿出本金的一小部分去投資,即使發(fā)生虧損對自己的資產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3、 告知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