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資源的特點
(1)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地下水資源賦存在復雜的含水地質體(水文地質體)中,受各種天然因素和認為因素控制;
(2)流動性,地下水是流體,與周圍環(huán)境(氣候、水文條件及地質條件等)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其補給、徑流、排泄過程中,不斷循環(huán)流動,因此地下水資源又是動態(tài)資源,地下水資源的數(shù)量、質量和熱量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斷發(fā)生明顯的變化;
(3)循環(huán)再生性(又稱可恢復性),循環(huán)再生產性事通過水文循環(huán)實現(xiàn)的,在天然條件下,地下水資源隨著年際和年內氣候與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
(4)調節(jié)性,地下水資源的調節(jié)性主要表現(xiàn)在水量方面。
地下水資源分類
中國還沒有統(tǒng)一的地下水資源分類方案。根據(jù)1979年頒布試行的《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guī)范TJ27~78(試行)》把地下水資源分成補給量、儲存量和允許開采量。
補給量指天然狀態(tài)或開采條件下,通過各種途徑在單位時間內進入所開采的含水層中的水量;儲存量指儲存于含水層內的重力水的體積;允許開采量指在經濟、合理的條件下,從一個地下水盆地或一個水文地質單元中單位時間所能取得的水量。在供水中,補給量提供水源,因而起主導作用。儲存量則起調節(jié)作用,把補給期間得到的水儲存在含水層中,供干旱時期取用。當補給量和儲存量配合恰當時,有較大的允許開采量。反之,如只有補給量而無儲存量,干旱時期就無水可供開采;只有儲存量而無補給量,開采后水量不斷消耗,導致水源枯竭。
地下水資源作用
水是人類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們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資源,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最活躍、影響最廣泛的因素,具有許多其他資源所沒有的、獨特的性能和功能,是工農業(yè)生產的重要資源。工業(yè)生產中,水具有冷卻、加工、沸騰、蒸發(fā)、傳送等一系列功能。農業(yè)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科學家早已證實,早期的原始生命緣于水。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構成了一個水的世界,科學家稱它們?yōu)樗?。水圈和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豐富的水資源給萬物帶來生機,使生態(tài)保持平衡。從太空觀察,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71%的地球面積為水所覆蓋,然而,人們很難想象,傳統(tǒng)觀念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已開始成為稀有資源,水資源保護已成為全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地下水資源破壞的危害
1、飲用后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2、被污染的水經植物根系吸收后,毒素在糧食作物體內積聚,食用后危害人體;
3、造成水生生物滅亡,破壞生物多樣性。
常見的水質污染物有:
(1)病原微生物,如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等,引起傳染病的流行和傳播;
(2)植物營養(yǎng)物,如氮、磷、鉀等,引起水質營養(yǎng)化,故使水質惡化;
(3)無機鹽。如酸、堿、鹽等無機化合物進入水體,影響生活、生產和農業(yè)用水水質;
(4)各種油類物質,影響水的感官性狀,阻礙水體復氧能力,破壞水的自凈作用;
(5)有毒化學物質,主要是重金屬和難分解有機物,如汞、鎘、鉛、鉻、砷、硒、礬、鑠等以及有機氯化物、芳香胺類和多環(huán)有機化合物等;
(6)放射性物質。
地下水資源國內現(xiàn)狀
中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由于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互為補給,扣除兩者重復計算量0.73萬億立方米,與河川徑流不重復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低于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10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中國目前有16個省(區(qū)、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于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qū)(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地區(qū)。
中國水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
(一)河岸引水工程
1.無壩引水
當小城鎮(zhèn)或農業(yè)灌區(qū)附近的河流水位、流量在一定的設計保證率條件下,能夠滿足用水要求時,即可選擇適宜的位置作為引水口,直接從河道側面引水, 這種引水方式就是無壩引水。
2.有壩引水
當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不能滿足自流引水要求時,須在河道上修建壅水建筑物(壩或閘), 抬高水位,以便自流引水,保證所需的水量,這種取水形式就是有壩引水。
3.提水引水
就是利用機電提水設備(水泵)等,將水位較低水體中的水提到較高處,滿足引水需要。
(二)蓄水工程(水庫)
1.擋水建筑物(攔河壩):依靠壩體自重產生的抗滑力維持穩(wěn)定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安全可靠性強、抗御洪水能力強等特點
2.泄水建筑物:用以宣泄多余水量,防止洪水漫溢壩頂,保證大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