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溫州一4歲女孩從5樓墜落,身上多處骨折,多個器官挫傷;8月15日晚,南寧一名5歲男孩從3樓陽臺墜落,顱腦骨折傷情嚴重;9月9日1歲半的男童不慎從17樓家中窗戶墜下……一則則令人惋惜的兒童墜樓事件屢屢發(fā)生,給家長和社會敲響了警鐘。那么,原因到底何在呢?
日前,來自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數(shù)據(jù)顯示,看似溫暖安全的家,其實并非安全,其中50%的兒童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在家中,其次才是學校和幼兒園、街道和公路上。并且,每天有130個孩子死于跌落傷害。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研究員王琳告訴記者,兒童受到意外傷害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環(huán)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二是監(jiān)護不得利;三是10到12歲以下兒童對危險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還不足。但王琳也表示,兒童跌落是完全可以預防的,要避免家中存在的兒童安全隱患,要進行系統(tǒng)的行為干預。
另據(jù)統(tǒng)計,意外傷害也已成為我國0至14歲兒童的“第一殺手”,每年有超過20萬的0至14歲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按照傷害次數(shù)的發(fā)生率,常見的傷害種類依次是:跌傷、車輛傷、碰傷、扭傷、刀割傷和燒燙傷。
為了幫助孩子們提高應對家中發(fā)生意外事故的能力,日前,“安全居家,苗苗橙長,兒童安全教育活動在滬啟動。來自塞拉尼斯與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自愿者們用“眼見為實”的方法,教授孩子們如何應對風險。如高空墜落的危險,可能光憑嘴巴說,并不能完全奏效,志愿者們通過拿一個雞蛋從高空拋下的實驗,然后告訴孩子,我們的身體和腦袋,就像這個雞蛋一樣脆弱,用這樣的視覺沖擊,讓孩子永遠記住。
活動上,幼兒跌落預防行為干預課題報告對外發(fā)布。評估研究表明,行為改變是傷害預防的目標之一。接受運用行為導向教育干預法設計幼兒跌落預防干預課程的幼兒在面對潛藏風險時有明確的跌落預防安全意識,相較于未接受干預課程的幼兒高出54.1%。針對低齡兒童,運用行為導向教育課程對于兒童安全意識和行為習得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據(jù)了解,“安全居家,苗苗橙長”項目今年已經(jīng)是第二年。2013年以預防燒燙傷和預防中毒為主題,今年著重于跌落和窒息兩大領域,幫助幼兒家庭預防和控制家中可能發(fā)生的傷害。今年的活動將持續(xù)4個月,覆蓋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的8800多個家庭。
小女孩掉入旋轉滾筒洗衣機中 所幸無大礙
千鈞一發(fā)之際,胡某立即拔掉洗衣機電源!好在慘案沒有發(fā)生,可孩子卻困在里面無法動彈。由于滾筒旋轉了一會兒,小女孩的兩只腿麻花一樣扭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