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條” 已實行一年多,有些河流水污染問題依然嚴峻,如何利用河長制推進“水十條”進一步落實?環(huán)保部水環(huán)境管理司司長張波12日表示,水污染防治計劃是面向未來三四十年,到2050年的國家水污染防治戰(zhàn)略計劃,明確了水污染防治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工作措施以及細化和分工,所以它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環(huán)保部副部長趙英民、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陳明忠、建設管理督察專員祖雷鳴、環(huán)保部水環(huán)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張波表示,水污染防治計劃是面向未來三四十年,到2050年的國家水污染防治戰(zhàn)略計劃,明確了水污染防治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工作措施以及細化和分工,所以它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有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制度和機制的創(chuàng)新,對于落實水污染防治計劃當然是意義重大。
張波介紹,環(huán)保部門在推行這項工作方面,具體要說的話可以概括為一個落實、三個結合。所謂落實,就是要按照中央關于全面建立省市縣鄉(xiāng)四級河長體系的要求,要把河長制的建立和落實情況納入中央環(huán)保督察。同時還要結合水十條實施情況的考核工作,強化信息公開、行政約談和區(qū)域限批,切實推動各地切實落實環(huán)境保護的責任,全面落實河長制,這是在全面落實的方面可以推動的工作。
佰佰安全網延伸閱讀:水污染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危害
1、發(fā)生以水為媒介的傳染病
人畜糞便等生物污染物污染水體,可能引起細菌性腸道傳染病如傷寒、痢疾、腸炎、霍亂等;腸道內常見病毒如脊髓灰質類病毒、柯薩奇病毒、傳染性肝炎病毒等,皆可通過水體污染引起相應的傳染病。1989年上海的"甲肝事件",就是由水體污染引起的。在發(fā)展中國家,每年約有6000萬人死于腹瀉,其中大部分是兒童。
2、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水體受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污染后,通過飲水或食物鏈便可能造成中毒。著名的水俁病、痛痛病是由水體污染引起的。
3、 間接影響
水體污染后,??梢鹚母泄傩誀類夯?,如某些污染物在一定濃度下,對人的健康雖無直接危害,但可使水發(fā)生異臭、異色,呈現(xiàn)泡沫和油膜等,妨礙水體的正常利用。銅、鋅、鎳等物質在一定濃度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影響水中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氧化,使水體自凈能力下降,影響水體的衛(wèi)生狀況。
4、致癌作用
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如砷、鉻、鎳、鈹、苯胺、苯并(a)芘和其他多環(huán)芳烴、鹵代烴污染水體后,可被懸浮物、底泥吸附,也可在水生生物體內積累,長期飲用含有這類物質的水,或食用體內蓄積有這類物質的生物(如魚類)就可能誘發(fā)癌癥。
想了解更多環(huán)境安全知識盡在佰佰安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