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咬傷段師傅的蝮蛇
29號上午10點左右,正在衢州市衢江區(qū)云溪鄉(xiāng)一農村電網(wǎng)改造現(xiàn)場做工的段師傅不慎被蝮蛇咬傷右手。
這條蛇長約20公分,身寬如大拇指大小,褐色花紋。被咬傷后,段師傅被緊急送往市人民醫(yī)院急診室,接受抗毒蛇血清輸液和消腫治療。目前,段師傅的情況穩(wěn)定。
據(jù)了解,這是醫(yī)院第一例蛇咬傷人的病例,隨著天氣轉暖,冬眠的蛇群出洞了。急診病房主任陳毓表示,蛇的活動范圍越來越接近城市,比如周圍的公園綠地、小區(qū)綠化帶。他尤其想提醒有散步習慣的市民,晚上散步留意腳下,一旦被蛇咬傷,一定要在傷口上方作結扎,減緩毒液擴散速度,并用水沖洗傷口,也可以選擇肥皂等堿性物質涂抹傷口,最好不要用嘴巴吸毒。碰到在野外或距離醫(yī)院較遠時,可以拿煙頭燙傷口,當然立即送院是當務之急。如果可以,盡量將蛇或其照片提供給醫(yī)生,用以分辨種類,選擇對應的抗毒蛇血清。
佰佰安全網(wǎng) 之毒蛇咬傷常識
毒蛇咬傷的急救辦法
被毒蛇咬傷后,首先要判斷蛇是否有毒,毒蛇與無毒蛇最根本的區(qū)別是:毒蛇的牙痕為單排,無毒蛇的牙痕為雙排。
毒蛇咬傷的應急處理: 1.患者應保持鎮(zhèn)靜,切勿驚慌、奔跑,以兔加速毒液吸收和擴散。在安靜的狀態(tài)下,將病人迅速護送醫(yī)院。
2.綁扎傷肢:立即用止血帶或橡膠帶、隨身所帶繩、帶等在肢體被咬傷的上方扎緊,結扎緊度以阻斷淋巴和靜脈回流為準(成人一般將止血帶壓力保持在13.3Kpa左右);結扎時應留一較長的活的結頭,便于解開,每15~30分鐘放松1~2分鐘,避免肢體缺血壞死,急救處理結束后,可以解除。一般不要超過2小時。
3.擴創(chuàng)排毒:纏扎止血帶后,可用手指直接在咬傷處擠出毒液,在緊急情況時可用口吸吮(口應無破損或齲齒,以免吸吮者中毒),邊吸邊吐,再以清水、鹽水或酒漱口。首先吸毒至少0.5~1小時,重癥或腫脹未消退前,作十字形切開后再吸引,以后可將患肢浸在2%冷鹽水中,自上而下用手指不斷擠壓20—30分鐘。咬傷后超過24小時,一般不再排毒,如傷口周圍腫脹明顯,可在腫脹處下端每隔3~6厘米處,用消毒鈍頭粗針平刺直人2厘米,如手足部腫脹時,上肢者穿刺八邪穴(四個手指指縫之間),下肢者穿刺八風穴(四個足趾趾縫之間),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腫。
4.蛇藥:為中草藥制成的成藥,可供口服和外敷,亦有針劑。其中蛇藥、蛇傷解毒片及注射液、蛇藥酒等,對多種毒蛇的咬傷有顯著的解毒作用。這些藥物在旅行前應選購備用。
有毒蛇和無毒蛇的區(qū)別和預防
毒蛇一般頭大頸細,頭呈三角形,尾短而突然變細,體表花紋比較鮮艷。 無毒蛇一般頭呈鈍園形,頸不細,尾部細長,體表花紋多不明顯。 毒蛇與無毒蛇最根本的區(qū)別是:毒蛇的牙痕為單排,無毒蛇的牙痕為雙排。
預防: 打草驚蛇,把蛇趕走。 在山林地帶宿營時,睡前和起床后,應檢查有無蛇潛入。 不要隨便在草叢和蛇可能棲息的場所坐臥,禁止用手伸入鼠洞和樹洞內。 進人山區(qū)、樹林、草叢地帶應穿好鞋襪,扎緊褲腿。 遇見毒蛇,應遠道繞過;若被蛇追逐時,應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轉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