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聚眾賭博視若無睹、下屬公款旅游聽之任之、班子成員“集體”貪腐……這樣管不住親屬和下屬的領導干部,要小心了。
全國9000多名領導干部因當“老好人”被問責
來自中紀委網(wǎng)站的信息,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全國共有9000多名領導干部因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主體責任”“監(jiān)督責任”不力被問責。
“老好人”式的干部要小心“走過場”的日子不好過了
第一,“老好人”型領導干部,對“身邊人”違紀違規(guī)視若無睹、徇私護短。今年以來,一批領導干部因下屬違紀違規(guī)被問責。其中較為典型的是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原副主任文仲亮,其下屬、妻子等人多次聚眾賭博,文仲亮明知此情況卻一再放任、縱容。不僅如此,文仲亮還對下屬嫖娼問題隱瞞不報,編造理由欺騙組織。
第二,“一把手”帶班子“疏于管教”,貪腐風氣蔓延。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委原書記李慶貴是此類典型。河南省紀委立案查處的3名廳級官員,其違紀違法案件都發(fā)生在李慶貴擔任新鄉(xiāng)市委書記期間。李慶貴作為新鄉(xiāng)市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對班子成員疏于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用人嚴重失察失誤。
第三,紀檢監(jiān)察缺乏“強心針”,犯了“軟骨病”。中央巡視組巡視發(fā)現(xiàn),一些單位紀檢監(jiān)察機構監(jiān)督責任嚴重缺失。有的監(jiān)督不力、形同虛設,有的存在個別人掩蓋腐敗和自身腐敗問題,還有些單位對案件處理偏軟、偏輕。
一段時間以來,有些領導干部形成“權力慣性”,“用權”得心應手,“履責”退避三舍。中央強調落實“兩個責任”需要“一把手”既抓業(yè)務工作,又抓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二者不可偏廢。然而,少數(shù)地方、部門和單位仍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以為然,“抓作風靠開會,反腐敗靠表態(tài)”。如今,這樣“走過場”的領導干部日子不好過了。
有效堵住“小錯釀大禍”
中央黨校的黨建專家指出,有的地方和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和“四風”問題突出,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黨組織負責人沒有擔當起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有些人明哲保身,當“老好人”,該管的不管,甚至包庇縱容;有些人對下屬貪腐苗頭熟視無睹,任由貪腐成風。還有些紀檢干部受監(jiān)管體制制約,很難獨立負責地行使監(jiān)督權,導致管理缺失、監(jiān)督疲軟、處罰偏輕。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軍說,以往一些領導干部認為只要自己不犯錯就萬事大吉,身邊人、底下人出了問題,用不著“別人犯病,自己吃藥”。對落實“兩個責任”不力官員追責,就是讓領導干部切實認識到什么叫“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
專家表示,落實“兩個責任”實則是樹立“良醫(yī)治未病”的理念。各級黨委、紀委對黨員干部身上的問題先知先覺、早查早糾,就能有效堵住“小錯釀大禍”的漏洞,從源頭阻斷腐敗滋生。
戴焰軍表示,在反腐中明確黨委和紀委的責任是一大進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反腐筑起了制度防線。未來還需進一步細化清單,使制度更具可操作性,并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強對問責執(zhí)行情況的監(jiān)督,構建層層傳導、有責必問的工作模式,保障制度堅決徹底執(zhí)行。
安全網(wǎng)新聞加點料:
領導干部身上滋生的這些不正之風問題,雖然只在少數(shù)干部隊伍中存在,比例很小,但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嚴重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一是直接影響到黨的執(zhí)政意圖能否堅持地貫徹下去。黨員干部的作風連著黨風,黨風不正,就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黨的執(zhí)政地位就會受到動搖,執(zhí)政意圖就不能很好地貫徹執(zhí)行。二是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維護和實現(xiàn)。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我們領導干部如果不能心系群眾、服務人民,不能下大氣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做好關心困難群眾生產(chǎn)生活的工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不能得到維護和實現(xiàn)。三是直接影響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現(xiàn)實情況表明,領導干部的作風問題已經(jīng)嚴重地腐蝕了一部分領導干部的思想和靈魂,影響到了干部隊伍的純潔,影響到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影響到了干群關系和社會的和諧。而我們黨的形象是體現(xiàn)在每個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身上,領導干部在作風方面出問題,不僅會敗壞黨的形象,敗壞社會風氣,更是會影響到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