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升級翻新,其中冒充公檢法實施詐騙案件尤為突出,那么,老人遭遇冒充公檢法詐騙怎么辦呢?
近年來,冒充公檢法人員實施詐騙的案件屢見不鮮,且成功率居高不下。而老年人占大多數(shù),那么,老人遭遇冒充公檢法詐騙怎么辦呢?佰佰安全網來介紹一下相關的老人防騙小知識。
冒充公檢法騙局是指不法分子冒充“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單位“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告知受害人涉嫌洗錢、販毒、經濟犯罪等,利用受害人急于“擺脫干系、減少損失”的心理,誘使受害人將錢款轉入騙子提供的所謂安全賬號,以達到詐騙的目的。
在“冒充公檢法”類電信詐騙案件中,詐騙目標的針對性就變得相對集中。警方介紹,在以個人為目標實施詐騙時,不法分子往往選擇白天撥打電話,白天年輕人都上班了,家里老年人比較多,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容易受騙,且遇事不冷靜,膽小,不愿與子女溝通等的特點實施作案。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甄別幾例冒充公檢法的詐騙案件。
案例一:
2016年10月7日21時許,接許女士報案,騙子稱許女士有個快遞未簽收,再不簽收公安局會給其發(fā)通知,后將其電話轉至XX公安局,“公安局”稱有人利用許女士的身份證在某某地開了一個賬戶涉嫌洗黑錢,許女士信以為真,并按對方的提示進行操作,后發(fā)現(xiàn)其公司賬戶上的錢已被轉走,損失價值將近50萬元。
案例二:
2016年10月26日18時許,接顧女士報案,騙子稱其有個快遞未簽收,顧女士表示沒有寄包裹,對方稱需要登記一下,當顧女士將本人名字告知對方時,對方稱其的身份證信息已泄露,后將其電話轉至XX公安局,“公安局”稱顧女士的身份證信息被犯罪集團利用并騙錢,顧女士信以為真,并按對方的提示進行操作,后發(fā)現(xiàn)公司以及個人賬戶上的錢已被轉走,損失價值8萬余元。
案例三:
2016年10月24日10時許,胡女士報案稱:2016年10月23日12時許,胡女士接到一通自稱是順豐快遞的客服電話,電話那頭的男子告知胡女士有一快件被扣留,內有18張假身份證,隨后并將電話轉接到了“上海嘉定區(qū)公安局刑偵隊”。隨后,一個“吳進國”的警官讓胡女士撥打021-114先查詢確認刑偵隊座機號,胡女士查詢后發(fā)現(xiàn)確是此號碼,便信以為真;17時許,“夏杰”警官聯(lián)系胡女士,并通告胡女士涉嫌詐騙案,需要制作筆錄并查詢她所有使用過的賬戶情況。胡女士按騙子的要求告訴公司及個人的所有賬戶情況。隨后,又一自稱“銀監(jiān)局趙科長”讓胡女士趕至某酒店開一房間,并在酒店房間內登錄騙子提供的網址后,輸入公司及個人銀行賬號、密碼及U盾密碼,后公司老板聯(lián)系胡女士詢問公司轉賬情況后,發(fā)現(xiàn)被騙36萬余元。
第一步:制造恐慌,騙子購買信息后,會給你打電話,說你電話有問題,或涉毒、涉詐騙、涉洗錢等非常嚴重而又莫須有的罪名,讓你六神無主。
第二步:制造信任,為了讓你相信他們是公檢法,騙子的常用手段有:1、轉接電話,將電話從移動、電信、稅務、快遞等轉接到公安局,再轉檢察院;
2、出示通緝令、逮捕令,通過通訊工具發(fā),或者給網址讓你登陸看;
3、講明規(guī)定,不允許告訴任何人,按要求做好開通網銀、手機銀行甚至買新手機買新的號碼使用。
第三步:制造契機,在你相信對方是公檢法的時候并堅信自己是無辜的,急需證明自己是清白的,騙子會給機會讓你證明,一是把錢轉到安全賬戶,叫你不要掛電話,直接到柜臺機按指令操作,
二是叫你開通網銀等把錢轉到自己的卡內,然后把手機收到的相關信息發(fā)給嫌疑人。如果你不懂操作,嫌疑人甚至會物色一些受害人作為線人輔助你完成操作。
據(jù)分析,此類犯罪分子的特點:
1、針對不會上網的老年人,犯罪嫌疑人會通過傳真的方式送達假通緝令。
2、作案方式多樣,作案手法隱蔽。犯罪嫌疑人編造各種虛假事由實施連環(huán)詐騙,作案手法不斷變化。犯罪嫌疑人往往通過改號軟件,偽裝成公檢法單位的真實電話號碼撥打被害人電話或發(fā)送短信,即使被害人通過114查號臺進行核實,也難辨真?zhèn)巍?
3、犯罪手段迷惑性強,涉案金額較高。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檢法機關人員身份,恐嚇被害人涉嫌犯罪,并利用非法購買的公民信息偽造通緝令迷惑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能夠準確說出被害人身份信息,大大增加了被害人對詐騙電話或短信的信任度,并且被害人因欠缺相關法律知識又急于證明清白,容易從思想上被犯罪分子控制。被害人一旦上鉤就會被“吃干榨凈”,涉案金額百萬元以上的案件并不鮮見。
1、犯罪分子往往告訴受害人通過電話進行所謂的“錄音筆錄”,事實上通話錄音確實是公安機關固定言辭證據(jù)的一種形式,但這只是無法采用常規(guī)的文字筆錄形式的情況下所采用的特殊手段。公安機關一般不采用電話錄音作為固定言辭證據(jù)的手段。
2、公安機關不可能與存在重大涉案嫌疑的犯罪嫌疑人直接通話,這等同于告訴犯罪嫌疑人要趕緊逃跑。這是此類電信詐騙所犯的最大的邏輯錯誤。
3、此類,犯罪分子為了能夠對受害人順利完成“洗腦”,往往會讓受害人處于孤立的狀態(tài),減少不可預知的干擾,比如趁受害人一人在家時打電話、告訴受害人匯款時不要和任何人透露“案情”、謊稱受害人身邊遍布“潛伏于公安、銀行等機構的犯罪耳目”等,出現(xiàn)類似情況的,必然是詐騙。
4、犯罪分子施騙時會讓受害人撥打114確認號碼的真實性,然而真正辦案部門的大多數(shù)電話是114無法查詢到的,出現(xiàn)此類情況必然是詐騙。
5、對于案件辦理中出現(xiàn)的涉案財物,公安機關不會要求任何人將任何資金通過匯款的形式匯入某個賬戶上。
6、接到自稱公檢法的電話,不能明確分辨的,請直接撥打110或反信息詐騙中心。
總結:冒充公檢法詐騙雖然發(fā)案數(shù)少,但詐騙金額較大,可以說受害人有多少錢,嫌犯會全部騙走。希望老年人可以擦亮眼睛。
責任編輯: 劉長利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