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5年,經(jīng)過3次征求意見、4次審議的《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也意味著,此前處于法律盲區(qū)的個人海外代購將戴上緊箍咒,納入監(jiān)管范疇。
前段時間,國內(nèi)“雙11”購物節(jié)剛結束,美國的圣誕促銷“黑五”又開始席卷大家的腰包。對于大量從事海外代購的個人賣家來說,這可能是“最后的狂歡”了。歷時5年,經(jīng)過3次征求意見、4次審議的《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也意味著,此前處于法律盲區(qū)的個人海外代購將戴上緊箍咒,納入監(jiān)管范疇。
這個觸動千萬人代購的《電商法》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提高準入門檻,杜絕個人代購行為。如此背景下,代購該何去何從?
代購貨品真?zhèn)坞y辨,消費者投訴無門
作為一種特殊的銷售模式,正品、低價本是海外代購受到消費者青睞的要素。代購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屬于在海外留學、工作及定居類型。往往他們會在給出貨物時收取一定費用,有人只收“辛苦錢”,大件點的東西收10元、20元。也有人從中找到致富機會,以商品價格的10%,甚至更高比例報價收錢。
然而,隨著代購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一些渾水摸魚、以次充好的假代購也悄然而生。值得注意的是,“絕對正品,支持國內(nèi)專柜驗貨”是不少奢侈品代購店常打的招牌之一。然而,該說法幾乎很難實現(xiàn):所有一線奢侈品專柜均不提供所謂的鑒定服務,導致了代購貨品真?zhèn)坞y辨。不少消費者或多或少在購買代購商品時遇到過被坑的經(jīng)歷,如消費者被高仿假貨蒙騙、遲遲不按約定時間發(fā)貨、買到問題產(chǎn)品卻投訴無門……
那么,隨著《電商法》的落地,日韓化妝品、澳洲奶粉、日本馬桶蓋,還有朋友圈里的泰國、歐洲、美國代購,還能照常經(jīng)營嗎?
電商法為買家保駕護航,個人代購的時代即將終結
個人代購進貨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人肉帶貨”,代購親自出去購買貨物帶回國銷售;還有一種則是通過郵寄方式,經(jīng)由報關公司繳完稅后進入國內(nèi)。而隨著海關對代購的嚴格查處,“‘人肉帶貨’基本都會被查,一繳稅這一趟基本就白干了。
事實上,電商法實施,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便是個人代購。按照新法,假如你是一名代購的話,你準備在某個電商運營平臺開店做生意,首先需要在工商局進行工商登記,擁有營業(yè)執(zhí)照,比如:注冊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企業(yè)、個體工商戶等等。若注冊賣家沒有行政許可或銷售資質(zhì),平臺將有權報送相關管理部門進行處罰。
其次,若賣家或代購銷售的是特殊類商品,則還需要獲得相應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許可資格,如銷售食品需辦理相關食品流通許可證。值得注意的是,新法明確指出,無中文標簽,未通過國家認監(jiān)委認證工廠生產(chǎn),未獲取配方注冊證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得在網(wǎng)絡平臺銷售等等。此外,電子商務平臺運營者,對于賣家而言,還有責任和義務,向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備納稅信息。這意味著,個人代購的時代即將終結,未來代購市場將只剩企業(yè)運營主體。
《電商法》勢必會對海外代購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對于消費者而言也可能要面臨商品價格上漲等問題。但是從電子商務市場的長遠發(fā)展來看,《電商法》的出臺將使現(xiàn)階段處于法律盲區(qū)的海外代購有章可循。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利大于弊,在購買商品時不僅質(zhì)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時售后維權等環(huán)節(jié)的權益也會得到保護。相信海外代購市場不僅不會沒落,相反會在法律的框架內(nèi)得到有序發(fā)展。
微商、代購都不應該處在一個法外之地
從電商法出臺到現(xiàn)在,微商、代購一直是輿論的焦點,也能看出這一行其實已經(jīng)滲透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從稅收角度來說,每個人的工作、消費都需要納稅,微商、代購也沒有例外。無論如何,微商、代購都不應該處在一個法外之地。
2019年《電商法》的實施很可能會引起代購行業(yè)的巨變,但長遠看來,《電商法》實施后對人們的生活具體將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還需進一步觀察和檢驗。
責任編輯:吳夢莉
關鍵詞
你真的會防曬嗎?夏季皮膚曬傷了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