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日本都出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震活動頻繁且多發(fā)破壞力極大的嚴重地震災難。最近百年間排名世界前10的大地震有6次發(fā)生在中國和日本。其中4起非常具有代表性:1920年中國海原大地震與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與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
21世紀地震對比——政府救援得力 百姓防災意識差別巨大
與80多年前的世界不同,如今的中日兩國作為世界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國力、軍力已不可同日而語。2008年汶川地震,中國軍隊的快速反應與政府高效組織救援的能力得到世界肯定:
聯(lián)合國秘書長高度贊揚中國政府的救援工作;聯(lián)合國國際減災戰(zhàn)略秘書處發(fā)表新聞公報,贊賞中國政府迅速調集資源救災,認為中國政府的做法值得各國學習。歐洲議會、非洲聯(lián)盟、亞洲開發(fā)銀行行長黑田東彥、英國首相戈登·布朗等也贊揚了中國的救援努力。
中日大震世紀對比 百姓意識是關鍵
汶川地震中國政府組織救援的能力受到贊揚
包括中央社、BBC、路透社等很多境外、國際媒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此次的救災行動表示肯定?!督洕鷮W人》、BBC、聯(lián)合早報等媒體也將中國政府對汶川地震的表現(xiàn)與緬甸政府對納爾吉斯颶風的緩慢反應的懸殊差別做了對比,并稱贊中國政府行動的果斷和開放性。
日本的地震救援一直被世界視為高效科學的模板。自從造成巨大損失的關東地震后日本政府救災廣泛研究地震救援與自救方案,并在之后的多次災害中體現(xiàn)出了積極作用。
中日大震世紀對比 百姓意識是關鍵
日本政府救災廣泛研究地震救援與自救方案
然而不得不看到的是,作為地震多發(fā)國的民眾,日本人對于災害的防治意識要遠優(yōu)于我們,這也是以往日本地震傷亡人數較我國低的重要原因。
日本政府早在1960年便確定9月1日(關東大地震當日)為“防災日”,每年這天企業(yè)、學校放假,民眾要參與各種災害逃生演練。政府出臺多種形式的科普教育,有記者赴日本進修,到達進修單位的第一天,就被發(fā)送了一個防災自救袋,以備在受困時發(fā)揮作用。在介紹單位情況時,事務員帶領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辦公樓的安全梯。。。甚至還有游戲廠商將災害自救做成游戲推向民眾。日本引進家庭必備防災袋
中日大震世紀對比 百姓意識是關鍵
類似的防災袋在日本家庭中很常見
相比之下我國的國民教育和災害準備就顯得異常幼稚與不切實際了。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了將近40年,百姓面對地震的認識卻沒有什么改變。且不提日本人家中常備的防災包、飲用水等細節(jié),就在宏觀的教育中我們都有著巨大的不足:汶川地震中便有爆料稱很多人遇難是因為求生知識匱乏或恐懼造成,不幸的是目前我國的災害教育中對克服恐懼及自救求生的知識基本只字不提。
80多年過去了,在經濟、軍力提升的背后,我們不得不看清的是對于百姓內在教育、內心培養(yǎng)的功課中國遠遠沒有及格的事實。對比日本,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需要政府重視災害教育,做好災害教育,更要我們提高自身防災意識,做好災害預防。
責任編輯:羅敏
02/28木鱉果原來價值這么多,平時都忽略了
07/17地鐵中常見不文明乘車行為有哪些?
02/06交通事故救援必知注意事項
07/17電瓶車著火怎么辦?
07/13哪些原因會造成火車事故的發(fā)生?
07/16乘坐飛機哪些不文明行為會觸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