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帶孩子外出時會特別注意孩子的安全,殊不知,在家中也不能放松警惕。但根據(jù)全球兒童安全組織公布的調(diào)研報告顯示,我國兒童遭受的意外傷害,在家中發(fā)生的最多,占到44.5%。為此,佰佰安全網(wǎng)為您總結(jié)了以下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看看這份兒童居家安全隱患大排查這些隱患您的家里存在嗎?
很多父母帶孩子外出時會特別注意孩子的安全,殊不知,在家中也不能放松警惕。但根據(jù)全球兒童安全組織公布的調(diào)研報告顯示,我國兒童遭受的意外傷害,在家中發(fā)生的最多,占到44.5%。為此,佰佰安全網(wǎng)為您總結(jié)了以下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臥室
隱患處:玩具、床上用品、窗戶、插座
提醒:體積較小的玩具,或零件孩子誤食容易發(fā)生窒息。小物件包括:硬幣、小珠子、氣球、糖果、堅果、葡萄、爆米花等。
窗戶邊不要放置家具,以防孩子攀高,從窗戶跌落,發(fā)生意外。此外,務必保證窗紗嚴密,最好有兒童鎖定裝置。
毛茸茸的靠枕、蓬松柔軟的被褥,彈簧床墊可以使嬰兒床看上去很溫暖、舒適。但是這些舒適柔軟的床上用品,很可能在寶寶,尤其是新生兒,睡覺時堵住他的臉部,使他無法呼吸甚至出現(xiàn)窒息。
兩孔或三孔的電源插座,如果沒有保護裝置,一旦孩子將手指伸進去,或拿著金屬棒伸進去,后果將不堪設想。
衛(wèi)生間
隱患處:浴缸、洗浴用品
提醒:調(diào)查顯示,在家中溺水身亡的孩子中,80%是4歲以下幼童。專家稱2.5厘米深的水就足以淹死孩子。平時浴缸不要存水,并教育孩子不要碰浴缸的水龍頭。此外,洗浴用品等也要收納好,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誤食。
陽臺
隱患處:陽臺護欄、洗衣機
提醒:開放式的陽臺上最好安裝隱形防盜窗,不要在陽臺護欄邊放椅子等可供孩子攀爬的物品。孩子被洗衣機滾筒卡住的報道屢屢發(fā)生,平時應教導孩子把陽臺門關上。
廚房
隱患處:煤氣開關、暖壺、菜刀、洗潔精等物品放置
提醒:在廚房做飯時,大人不要離開廚房,如果離開也要將廚房門關好,防止孩子突然闖入;使用暖壺等高溫容器要放在高處或孩子不容易碰到的地方。
點火用具,如打火機、火柴,以及菜刀、洗潔精等要收納好,放在孩子不易取到的地方。煤氣不用時關掉總開關,以防孩子模仿點火。電器插座放置高處或加蓋,檢查暴露在外的電線是否有破損或有明顯暴露。
客廳
隱患處:茶幾、電風扇
提醒:茶幾等家具常有棱角,要在棱角處加轉(zhuǎn)防護墊。茶幾上不要放剪刀等危險物品。
盡量把電風扇放在孩子們接觸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把手指或頭發(fā)卷入電扇。
暑期安全 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佰佰安全網(wǎng)也從以下幾方面為孩子的暑期安全支招:
一、安全用電常識
告訴幼兒電有許多用處,但用電同時也很危險,人若觸電后會受傷或被電死,因此小孩子不能玩電器。墻上的插座里有電,告誡幼兒不能用手指、小刀等去捅,不然會觸電。電器在切斷電源前,不能用濕手或濕布去擦。
二、防火防燙傷
幼兒獨自在家時不要玩火,以免引起火災;家長應妥善收拾好火機火柴等易燃品。
三、防拐防騙有技巧
不隨便開門,如果有陌生人敲門要進來,并告訴你他是爸爸或媽媽的同事時,千萬不要輕信??梢宰層變焊嬖V來客:“現(xiàn)在爸爸媽媽不在家,請你晚上來。”如果他執(zhí)意要進來,有電話的就打110報警,沒有電話就在窗口呼救。
四、要求幼兒不模仿電視里的危險動作
孩子好動,又不知道危險,要幫助幼兒懂得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魯莽行為。教育他們不要做高處跳下、爬高、攀爬等危險動作。要給幼兒定一些規(guī)矩,不做危險游戲,以免傷害自己或別人。
孩子燙傷割傷 家長這樣急救
兒童常見的皮膚損傷主要有擦傷、割傷、裂傷、刺傷、砸傷、擠傷和燒燙傷等,根據(jù)不同的皮膚破損部位和程度,應采取的處理方式也各有不同。
1、擦傷。擦傷只是表皮受傷,傷勢一般比較輕微。對于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碘伏、酒精涂抹傷口周圍的皮膚,然后涂上抗菌軟膏,或暴露,或用干凈的消毒紗布包扎好,小的創(chuàng)口也可貼上創(chuàng)可貼。如果擦傷面積大、傷口上沾有污物,則必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如果沒有生理鹽水,可用清水沖洗干凈傷口,然后用碘伏涂抹傷口及周圍組織,再涂上抗菌軟膏。如果受傷部位腫脹明顯、滲血較多,最好及早到醫(yī)院外科門診治療。
2、裂傷。小的裂傷,如果無明顯出血,傷口干凈,可以外涂碘伏,然后用消毒紗布包扎,或貼上創(chuàng)可貼。至于有明顯出血的大的裂傷,割傷,或是臉上的傷口,按上述方法初步處理后還應及時到醫(yī)院外科門診就診,盡早進行清創(chuàng)縫合,以減少感染發(fā)生的機會。
如果孩子被重物砸傷或擠傷后,只出現(xiàn)輕度的皮膚紅腫疼痛,并無皮膚破損,可先觀察,暫時不需處理。如果砸傷后出現(xiàn)皮膚破損,可按擦傷進行處理;如果出現(xiàn)皮膚淤紫、破裂甚至疼痛劇烈等重度砸傷和擠傷,則建議盡快到醫(yī)院就診。
孩子被細長的玻璃片、針、釘子、刺刀、木刺等所刺后留下的傷口一般較小且較深,有感染破傷風的風險,因此應盡早到醫(yī)院處理。送孩子去醫(yī)院前,父母可先做一些簡單的處理。如果沒有刺傷物,可以首先擠壓傷口,讓它流出一些血液,再外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然后外涂碘伏。如果仍有殘留的刺傷物,可以用消毒后或火燒后的鑷子取出,再按上述方法處理傷口。
當孩子被火焰、熱液、熱蒸氣或熱金屬等燒傷或燙傷后,應首先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的熱度。如果有衣服粘在傷口上,應泡濕衣服后,再小心將其除去,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或暫時保留粘連部分,盡量避免將水泡弄破。
責任編輯:佰佰安全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