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鹽堿化是指鹽分不斷向土壤表層聚積形成鹽漬土的自然地質過程。土地鹽堿化的條件是什么呢?下面帶您了解一下。
鹽堿土是在一定的氣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下形成的。人類活動、歷史上的洪、澇、旱災害,河道變遷,以及土地利用、農業(yè)、水利技術措施等,又對土壤鹽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
鹽堿化的土地含鹽量很高,超過0.3%,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形成鹽堿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另一是地勢低洼,沒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區(qū)又比較干旱,由于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fā)后,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堿土;如是洼地,且沒有排水出路,則洼地水份蒸發(fā)后,即留下鹽份,也形成鹽堿地。
中國是鹽漬土分布廣泛的國家,鹽漬土面積約為l.0x108公頃,其中現(xiàn)代鹽漬土約占37%,殘積鹽漬土約占45%.潛在鹽漬土約占18%。中國鹽漬土分布于遼、吉、黑、冀、魯、豫、 晉、新、陜、甘、寧、青、蘇、浙、皖、閩、粵、內蒙古及西藏等19個省區(qū)。按自然地理條件及土壤形成過程,劃分為濱海濕潤—半濕潤海浸鹽漬區(qū)、東北半濕潤—半干旱草原—草甸鹽漬區(qū)、黃淮海半濕潤—半干旱旱作草甸鹽漬區(qū)、甘新漠境鹽漬區(qū)、青海極漠境鹽漬區(qū)及西藏高寒漠境鹽漬區(qū)等幾個分區(qū)。
今天小編對土地鹽堿化的條件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對于如何防治土壤鹽堿化以及其他地質災害小知識,還請了解更多佰佰安全網上的自然災害小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孫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