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傾向首先跟人的遺傳有一定關系,就是一個人的神經反應類型是受遺傳因素影響的,有些人的神經反應模式是沖動難抑制就容易有暴力傾向。那么,如何避免自身產生暴力傾向呢?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社會學家菲吉·奧斯托斯基在該大學發(fā)布報告指出,從科學角度來說,敵視心理、大腦損傷以及童年時期遭受過身體摧殘這三個因素分別涉及神經精神病學、生理學和個人性格,它們決定了一個人暴力傾向的程度。如果三者都具備的話,這個人具有暴力傾向的可能性非常高,但如果只具備其中一個或者兩個因素,具有暴力傾向的可能性則降低。那么,如何避免自身產生暴力傾向呢?
1、首先認知暴力傾向的危害性
當自己無法克制自己的怒火時,對他人發(fā)出暴力攻擊后,往往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無論男女,有暴力傾向都是很危險的,不管是對于自身還是他人,都不是一件好事。你打傷了別人,要負責醫(yī)藥費,若給對方造成重傷害,還要負法律責任,要是不小心鬧出大事件,那么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而你身邊的人又會怎么看你呢?恐怕沒幾個人喜歡和有暴力傾向的人做朋友的。
2、不要用暴力證明自己的強大
使用暴力去征服別人?被你傷害的人會真的就此被你征服嗎?有道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恐怕被你傷害的人會把這事記在心里一輩子,無時無刻都在等待報復你的機會,當對方報復你時,恐怕絕對不會是僅僅也讓你挨頓打那么簡單,對方被你打過,肯定不會正面和你發(fā)生沖突,一定會加倍的報復你,讓你比他要痛苦更多。
暴力或許能征服一個人的肉體,但是征服不了人心,這才是值得自省的重點,而被人因此積怨甚深的話,若是被尋機報復,代價將是很大的,甚至是無法預知的。
因此不要想著用暴力證明自己的強大,這是莽夫的行為,不如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才最具有征服力度。
3、正確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
人身傷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錯誤的,許多情況下,暴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暴力的征服,只能換來暗箭,而不是屈服。
放棄暴力,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跳出自己,才能認清自己,浪子回頭金不換,想要自己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就得正確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永不停止追求真理的腳步,活到老學到老,完善自我,完善人生。
最后,佰佰安全網友情提醒,不管是否有暴力傾向,大家日常生活中都要禮貌待人,和氣溝通,才能避免。
稍后,我們來介紹導致家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歡迎關注這部分家庭暴力小知識。
責任編輯:鄒蘭
2022.11.28 10:57:09
2022.11.28 10:55:59
2022.11.28 10:54:56
2022.11.28 10:53:50
2022.11.28 10:52:52
2022.07.09 17:37:48
02/06噪音分貝標準如何劃分?
07/13怎樣保護個人財產?
01/24老師語言暴力對學生的傷害
05/20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什么意義?
04/20未成年人進KTV有哪些危害?
06/21保護土壤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