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傾向這個詞,我們似乎聽得越來越多了,那么,哪些因素會使人產生暴力傾向呢?隨佰佰安全網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如果誰存在暴力傾向,我們會對他敬而遠之,從來都不敢去靠近,這是暴力傾向危害的重要的癥狀表現。那么,哪些因素會使人產生暴力傾向呢?
小編了解到,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社會學家菲吉·奧斯托斯基在該大學發(fā)布報告指出,從科學角度來說,敵視心理、大腦損傷以及童年時期遭受過身體摧殘這三個因素分別涉及神經精神病學、生理學和個人性格,它們決定了一個人暴力傾向的程度。如果三者都具備的話,這個人具有暴力傾向的可能性非常高,但如果只具備其中一個或者兩個因素,具有暴力傾向的可能性則降低。
奧斯托斯基調查的對象是作案超過兩次的殺人犯,包括男性和女性。她在報告中說:“我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找出誘發(fā)暴力的首要和次要原因。結果顯示意志消沉等問題是罪魁禍首,有這個癥狀的人群都具有易怒和暴躁的性格,其中60%的人會對他人進行肢體或者語言上的攻擊,30%的人則選擇通過破壞物體進行發(fā)泄?!?
奧斯托斯基認為,發(fā)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這些人的部分神經元由于毒素侵害(如吸食海洛因)或者顱腦創(chuàng)傷受到了破壞。這在調查對象身上的表現是性格上的偏執(zhí)或者妄想癥,也就是說,他們經常懷疑別人對其懷有惡意。
此外,這個人群的腦部組織還由于其童年時期遭受身體侵害而發(fā)生變化。而他們在童年常常表現出異于同齡人的精力和能量,因此也容易遭受更多的責罵與身體侵害。
奧斯托斯基認為仍然需要對這部分人進行更充分的研究,以了解暴力產生的根本原因,從而能在暴力和犯罪發(fā)生的早期就進行監(jiān)測和干預。
另外,我們現在都說正能量,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一種能量的傳遞,當正能量傳遞時是愛,當負能量傳遞時是傷害,當人接受了負能量時,傳遞出去的就是暴力,但是這個暴力的指向有的是對別人暴力,有的是指向自己,表現為自卑、自殺、自殘等。
最后,佰佰安全網友情提醒,市民發(fā)生糾紛要冷靜處理,互相協(xié)商解決,避免引發(fā)打架斗毆,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哪些因素會使人產生暴力傾向的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稍后,我們介紹導致家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歡迎關注這部分家庭暴力小知識。
責任編輯:鄒蘭
2022.11.28 10:57:09
2022.11.28 10:55:59
2022.11.28 10:54:56
2022.11.28 10:53:50
2022.11.28 10:52:52
2022.07.09 17:37:48
02/06噪音分貝標準如何劃分?
07/13怎樣保護個人財產?
01/24老師語言暴力對學生的傷害
05/20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什么意義?
04/20未成年人進KTV有哪些危害?
06/21保護土壤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