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動力式助行器 包括各種手杖、臂杖、腋杖、多腳杖和助行架等,可作為下肢肌力衰弱者、殘存部分肌力和行走能力的輕度癱瘓患者的輔助站立、行走工具。
2.動力式助行器 作為完全性截癱伴患肢肌肉對電刺激無反應的高位截癱患者的助行用具。
3.功能性電刺激助行器 作為偏癱下肢和截癱患者的助行用具。
1.在選用固定長度手杖時,應注意選用與患者相適應的長度。將上臂自然下垂,屈肘45°,掌心距地面的垂直距離即為所選手杖的長度。同時注意患者手腕和手握的強度必須能承擔其體重。當患側下肢支撐力小于90%時,不宜使用手杖。
2.使用四點杖時,手杖把手的開口應向后,把平坦的一側靠近患者身旁,行走時手杖不要靠患者太近或太遠。當患側下肢支撐力小于55%時,不宜使用單拐或四點杖。
3.使用肘杖時,患者需要進行穿、脫和用于行走的練習,同時患者使用肘杖側的整個上肢應有良好的力量來支持更多的體重。
4.使用前臂杖時,杖不能離身體前方太遠。在嘗試無監(jiān)護下行走前,要確認患者已有充分的平衡和協(xié)調能力。
5.使用腋杖時,要使患者認識到是通過把手負重而不是靠腋墊,否則有傷及臂叢的危險。腋墊應抵在側胸壁上。當患側下肢支撐力小于50%時,不宜使用單腋杖。
6.使用助行架時,要確?;颊哌~步腿邁步時不要太靠近助行架,否則有向后傾跌的危險。也不能把助行架放得離患者前方太遠,否則會擾亂平衡。當雙下肢支撐力總和小于100%時,不宜使用助行架。
7.穿戴動力式助行器的患者,需要在移動式助行架或多腳杖的輔助下行走。
助行器主要分為無輪式和輪式兩種。 手撐式助行器:以雙手使其逐步向前移動,具有穩(wěn)定性能好、高度可隨使用者的身高隨意調節(jié)的特點。主要用于上肢功能完善,而且下肢功能損傷較輕的患者。其中又分為:固定式,穩(wěn)定性能好、價格低;折疊式,運輸收藏方便;差動步進式,雙手交替移動助行器前行。 輪式助行器:帶腳輪,行走時助行器始終不離開地面,由于輪子的摩擦阻力小,易于推行移動。適用于下肢功能障礙,且不能抬起助行架前行的使用者;但其穩(wěn)定性能稍差。其中又分為,兩輪式、三輪式、四輪式;可具有帶座位、手閘制動、其它輔助支撐功能的多種形式。
1.檢查你的肘關節(jié)彎曲處。將你的手放在把手上。你肘關節(jié)彎曲的角度應該使手感覺舒服——大約30度左右 2.檢查你手腕的高度。兩只手臂放松。助行器的頂部必須與你手腕向里的結合處齊平。 3、如果只有一只腿受傷或者殘疾,首先需要將助行器向前推一步,同時必須保持身體挺直。 4、邁進助行器中,然后要把一只腳踏助行器中,當你走的時候要保持助行器不動。 5、最后,將另外一只腳邁進助行器里,助行器仍然保持不動。不斷移動助行器向前,重復以上過程。
責任編輯:baixiao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