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被泄露出去后,輕則被廣告騷擾,重則被騙取錢財,甚至有人喪失生命。我們的個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一種:向互聯(lián)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xié)、行業(yè)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中國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的舉報熱線為“12377”。
第二種:向公安部門報案。個人在被騙后應及時到公安機關報警,尋求公安機關的幫助,以減少或挽回損失。
第三種:向侵權人索賠。消費者還可依據《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通過法律手段進一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
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個人的隱私被泄露,需要及時的報警,然后對其進行起訴,具體起訴的分析如下:
首先搜集證據,到對方住所地 法院起訴。程序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qū)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個人的信息被泄露,國家是不能賠償的的,但是可以向泄露方要求賠償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guī)定,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guī)定,未經被收集者同意,將合法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屬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guī)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司法解釋第四條規(guī)定,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通過購買、收受、交換等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屬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三款規(guī)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生活中被人泄露個人信息的事件很多,大家都知道個人信息被泄露后被勒索,這樣的的情況需要受害者冷靜的處理,勇敢的及時報警,用法律的手段對其進行制止。但是個人信息泄露會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危害,具體介紹如下:
1、垃圾短信、騷擾電話、垃圾郵件源源不斷。這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個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電子郵箱可以每天都會收到十幾封垃圾郵件,也是以推銷為主,而且還是些亂七八糟且沒有創(chuàng)意的廣告,還可能會經常被陌生人打過來,有推銷保險的,有推銷裝修的,有推銷嬰兒用品的。
2、冒名辦卡透支欠款。有人通過買來你的個人信息,復制你的身份證,在網上騙取銀行的信用,從銀行辦理出各種各樣的信用卡,惡意透支消費,然后銀行可能直接將欠費的催款單寄給了身份證的主人。
個人信息被人泄露需要找到泄露信息者索取賠償,具體介紹如下:
一、個人信息泄露可找商家賠償
首先是對于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在新消法中有明文規(guī)定,“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在發(fā)生或者可能發(fā)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fā)送商業(yè)性信息”。
像去年就有媒體報道快遞行業(yè)有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從今年3月15日起,如果還發(fā)生諸如此類的事情,消費者可以直接向相關部門投訴。因為新消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經營者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
行程碼的工作原理、打開方式以及它和健康碼的區(qū)別有哪些,來一起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