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小編了解到,世界上90%以上火災是由人為引發(fā)的,而在中國,人為因素引發(fā)的森林火災占98%以上。除縱火、雷擊外,過失引起火災的主要原因來自于違章和不慎,如1987年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1997年印尼森林大火和2004年澳大利亞悉尼、堪培拉森林大火等。德國弗賴堡大學全球火災監(jiān)測中心研究表明:雖然全球氣溫變暖導致森林火災多發(fā),但改變城鎮(zhèn)及周邊地區(qū)居民安全行為,杜絕火災隱患是控制森林火災的關鍵。
因此,引起山火的火源,我們通??煞譃閮纱箢?,即天然火源和人為火源。天然火源是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下產生的熱源,主要包括雷擊火、火山爆發(fā)、隕石降落、滾石火花和泥炭自燃等;人為火源是指人為野外用火不慎而引起火源,可分為生產性火源(如燒墾、燒荒、燒木炭、機車噴漏火、開山崩石、放牧、狩獵和燒防火線等)和非生產性火源(如野外做飯、取暖、用火驅蚊驅獸、吸煙、小孩玩火等)。
一是直接打火法。這是最常用的滅火方法,采用鐵掃把或濕樹枝直接撲火,從山下往山上,沿著火場邊緣不停頓地撲打,直到火焰撲滅為止。撲打時要從火線的外側,向火焰斜打,做到重打輕舉、一打一拖,或拖滾幾下,切忌直上直下,或猛起猛落,以免煽動風力,引起火星飛揚,助長火勢。滅火人員可由三人組成一組,相繼撲打。
二是要有主攻方向,那就是打火頭,只有將火頭撲滅,火災才能得到控制。尤其是順風火的火頭,更要配足、配強力量,把有實際撲火經驗的專業(yè)隊伍調集起來攻打火頭,特別是對進入有可能燒大量林木的火頭,更要集中優(yōu)勢兵力,沿著火頭兩側撲打,逐漸縮小火頭,寬度,直至撲滅。
三是火線燒成弧形狀或其它形狀時,用"蠶食法"撲救。打一步前進一步,多點突破,分段進行,由各段的兩頭夾打,構成鉗形,制止其蔓延擴大,逐漸縮短火線至火消滅,此法步步為營,穩(wěn)札穩(wěn)打。
小編了解到,用于撲滅明火和余火、開防火線的機具,主要包括風力滅火機、二號撲火機具、手投式滅火彈、小型水泵、水槍、砍刀、鏟子、鋤頭和割灌機、油鋸、鋸子、斧子、鋤頭等。
另外,撲救森林火災要講究程序,撲救森林火災的程序一般來說有六種:
一是劃分戰(zhàn)略滅火地帶。根據火災威脅程度不同,劃分為主、次滅火地帶。在火場附近無天然和人為防火障礙物,火勢可以自由蔓延,這是滅火的主要戰(zhàn)略地帶。在火場邊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礙物,火勢不易擴大,當火勢蔓延到防火障礙物時,火會自然熄滅。這是滅火的次要地帶。先滅主要地帶的火,后集中消滅次要地帶的火。
二是先控制火災蔓延,后消滅余火。先把明火撲熄,阻止火災蔓延,然后再來消滅余火。
佰佰安全網小編了解到,撲滅山火的注意事項有以下2點:
一是“三不打”。是指在山高坡陡、地形復雜、風向多變的特殊條件下,夜間對火場原則上圍而不打,應組織開設防火隔離帶間接撲打;撲打火頭原則上不動用群眾,應由專業(yè)或半專業(yè)森林撲火隊撲打;在復雜危險的條件下,原則上不動用大兵團作戰(zhàn),應由精干的專業(yè)或半專業(yè)森林撲火隊實施突擊,嚴禁組織老、弱、病、殘、幼參加撲火。
二是“六不燒”。是指未經縣一級防火辦批準,不燒;領導不在現場和沒有設專人負責,不燒;沒打好50米寬以上的防火線,不燒;沒有組織好撲火人員和準備好工具,不燒;超過三級風以上的天氣,不燒;沒通知毗鄰單位,不燒。
另外,我們來了解下容易造成的傷害事故的“四種情形”。
小編了解到,干旱以及小型的森林火災是促成極大的森林大火的主要因素。一場火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把長期培育起來的大片森林燒光?;馂膶ι值膰乐匚:Γ饕憩F在以下幾方面。
(1)林火燒毀大量林木。未被燒死的林木則由于生長衰退,容易引起病蟲害或成為風倒木。如小蠹蟲、吉丁蟲等常以火燒跡地為大量發(fā)生的策源地;樹木根部和干基部被燒傷的部位易感染腐朽菌形成根基和干基腐朽。
(2)由于火災破壞了森林環(huán)境,引起了森林發(fā)生樹種更替現象,以灌叢或低價值闊葉林更替珍貴針闊葉林。如東北東部的紅松原始林區(qū),經過火燒后,紅松及其他針葉樹消失而變?yōu)殚熑~林,繼續(xù)受到火燒,則變?yōu)槎啻壬跄玖郑绻€繼續(xù)遭到火災破壞,則可能演變?yōu)榛纳交牡?。尤其嚴重的是,森林經過焚燒后,許多樹木變?yōu)檎緱U、倒木和病腐木,這又大大增加了發(fā)生森林火災的危險性,可能引起更大的火災。
其實,火同水分、土壤、樹木、動物一樣是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個因子。森林中的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而火燒則是森林迅速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這一過程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和能量循環(huán)的一部分?;饘ι趾蜕汁h(huán)境的影響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有時火的作用是短暫的,有時則是長期的?;馃笊汁h(huán)境和小氣候發(fā)生改變,由于林地裸露,太陽光直射,土壤表面溫度增加,濕度變小。林火不但改變森林結構,而且會引起其他生態(tài)因子的重新分配,影響到森林植物群落的變化。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火對森林的影響概括為有害作用和有益作用,火具有兩重屬性。有益火燒可以促進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發(fā)展,如低強度火燒和營林用火等。有益火燒使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緩慢釋放,促進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物質轉化和物種更新,有益于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火燒后森林容易恢復。人們常常利用火的有益作用開展有計劃有目的的火燒,火成為人類經營森林的一種工具。例如,利用計劃燒除減少林地可燃物和控制病蟲、鼠害,促進森林天然更新;進行煉山造林或利用火燒進行森林撫育,也可以利用火燒促進灌木生長,改善野生動物棲息環(huán)境。
1、我國森林防火的方針是“預防為主,積極消滅”。預防是森林防火的前提和關鍵,森林防火必須立足于預防為主;積極消滅是指森林火災一旦發(fā)生,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把握戰(zhàn)機,采取各種措施,有效撲救森林火災,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實際需要設立的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協(xié)調和指導本行政區(qū)域的森林防火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森林防火的監(jiān)督和管理工作,承擔本級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的日常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森林防火工作。
1、遇到山火時應保持鎮(zhèn)定,切勿驚慌。
2、切勿試圖撲救山火,除非山火的范圍很小,你確實處于安全的地方,有可逃生的路徑。
3、估計以下情況,以便迅速離開山火場:山火的蔓延方向,避免跟山火蔓延的同一方向走避,亦應避免向山頂方向走;附近小道的斜度,選擇容易逃走的小道;附近植物的高度及密度,選擇少植物的地方逃生。
4、沿著現有的小路逃生會遇上較少的障礙,可走得更快。
5、若山火迫在眉睫又無路可逃,則以衣物包掩外露的皮膚逃進已經焚燒的地方,這樣可以減輕身體受傷的機會。
6、如情況許可,切勿往山上走,因為會消耗較多的體力。
7、切勿走進矮小密林及草叢,山火在這些地方可能會蔓延得很快而且熱力也較高。
最后,佰佰安全網友情提醒,遇有山火立刻撥打12119,報告山火地點,撥打電話也要注意保護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