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器材是學生很喜歡的運動器具,可是卻往往因為使用不當受傷的事情卻屢屢發(fā)生。那么,學生使用體育器材要注意什么呢?
體育器材是校園中必不可少的設施,學生平時無論是課間還是體育課上都喜歡使用它們??墒菍W生們是否知道其危險性呢?在使用體育器材時該注意什么呢?今天佰佰安全網小編就來告訴您相關的校園安全知識吧!
競技體育比賽和健身鍛煉所使用的各種器械、裝備及用品的總稱。體育器材與體育運動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體育運動的普及和運動項目的多樣化使體育器材的種類、規(guī)格等都得到發(fā)展。同樣,質量優(yōu)良、性能穩(wěn)定、安全可靠的體育器材不但可以保證競技比賽在公正和激烈的情況下進行,而且還為促進運動水平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人體是各器官系統(tǒng)構成的有機整體。進行體育活動時,看起來好像只有肌肉在活動。其實身體的呼吸、血液循環(huán)等器官都在參加活動,并且都要由大腦皮層來指揮協(xié)調。
做準備活動正是為了提高大皮層神經細胞的興奮,準備活動還能使體溫略為升高,使肌肉、肌腱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彈性、伸展性都很好,不至于因為突然收縮而拉傷或撕裂,這在冬天尤其重要。進行投擲時,如投手榴彈、鉛球、實心球、標槍、壘球等,一定要按老師的口令行動,令行禁止,不可有絲毫的馬虎。
校園體育器材包括:單杠、雙杠、鞍馬、鉛球、標槍、跳高、起跑器、實心球、發(fā)令槍等。以及競賽項目用品;如: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網球、棒球、壘球等各種項目用品。
體育課中發(fā)生意外事故是難以避免的,所以,我們體育教師要倍加小心,加強保護,確保安全。盡量讓事故減少到零,在教學科目中,要珍對教學內容,重點加強保護。
1.準備活動要充分
使用體育器材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充分的準備活動,能有效全面地鍛煉學生身體,能更好地投入各項體育活動,更能有效地避免一般性的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如扭傷,拉傷等;準備活動還應根據運動項目的不同,重點加強某部位的活動。如急行跳遠,就必須特別加強下肢關節(jié),如裸、膝等部位的活動。
2. 組織工作要周密
體育課上的一些事故,不少是因組織工作不當造成的,因此,必須從安全角度出發(fā),做好體育課教學的組織工作。
其一,規(guī)定學生穿運動鞋和運動衣上課,以免滑倒摔傷和不必要的拉傷。
其二,清理一節(jié)課所用運動場地的雜物、浮沙、塵土等,以免出現意外事故。
其三,嚴格檢查上課時所用的體育器材,教師示范時,提前向學生講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險性,提醒學生注意,以防傷害事故發(fā)生。
其四、規(guī)范動作要領、嚴明練習紀律,明確運動信號(如手勢、哨聲、口令等),以免出現因為技術動作的變形、組織教學的失誤和紀律性差造成學生拉傷、擦傷、脫臼等傷害事故。
(1)短跑等項目要按照規(guī)定的跑道進行,不能串跑道。這不僅僅是競賽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別是快到終點沖刺時,更要遵守規(guī)則,因為這時人身體的沖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競技之中,思想上毫無戒備,一旦相互絆倒,就可能嚴重受傷。
(2)跳遠時,必須嚴格按老師的指導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腳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這不僅是跳遠訓練的技術要領,也是保護身體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進行投擲訓練時,如投手榴彈、鉛球、鐵餅、標槍等,一定要按老師的口令進行,令行禁止,不能有絲毫的馬虎。這些體育器材有的堅硬沉重,有的前端裝有尖利的金屬頭,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擊中他人或者自己被擊中,造成受傷,甚至發(fā)生生命危險。
(4)在進行單、雙杠和跳高訓練時,器械下面必須準備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墊子,如果直接跳到堅硬的地面上,會傷及腿部關節(jié)或后腦。做單、雙杠動作時,要采取各種
有效的方法,使雙手握杠時不打滑,避免從杠上摔下來,使身體受傷。
(5)在做跳馬、跳箱等跨躍訓練時,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護墊,同時要有老師和同學在器械旁站立保護。
(6)前后滾翻、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墊上運動的項目,做動作時要嚴肅認真,不能打鬧,以免發(fā)生扭傷。
(7)參加籃球、足球等項目的訓練時,要學會保護自己,也不要在爭搶中蠻干而傷及他人。
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身體情況,面部表情;如學生面紅耳赤,大口喘氣,滿頭大汗,說明運動負荷大了,應立即調節(jié),采取減少練習次數,降低練習強度,縮短練習時間和距離等措施。
如個別學生面色發(fā)白,虛汗?jié)M面,走路搖晃,說明他體力不支,應讓其休息,并注意觀察他的變化;在上下午的最后一節(jié)課,應注意學生的身體變化,此時學生大都是腹空肚餓,精力體力均不充沛了,所以要控制運動總量。
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不知其危險性的莽撞時期,老師和家長應該時刻督促和教導孩子在平時使用體育器材時的安全隱患及其正確使用方法,讓學生們能夠快樂安全的使用體育器材達到健身的目的。
責任編輯: 朱文鵬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