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我國境內頻繁發(fā)生針對學生的襲擊事件,早被廣泛議論的校園及學生安全終于開始被重視。各地政府紛紛活躍起來,又是配置校車又是加高學校圍欄,甚至有的學校給安保人員配備了警用裝備。而令人疑惑的確實隨著校園安保裝備、措施的升級,學生非正常死亡率卻在逐年上升。這究竟有什么深層原因?
隨著近幾年我國境內頻繁發(fā)生針對學生的襲擊事件,早被廣泛議論的校園及學生安全終于開始被重視。各地政府紛紛活躍起來,又是配置校車又是加高學校圍欄,甚至有的學校給安保人員配備了警用裝備。而令人疑惑的確實隨著校園安保裝備、措施的升級,學生非正常死亡率卻在逐年上升。這究竟有什么深層原因?
校園安保裝備升級,學生非正常死亡率卻逐年上升
調查顯示,安全事故已經成為全國中小學生的第一殺手,涉及的安全隱患有三十多種。據教育部發(fā)布的《2014年全國中小學安全形勢分析報告》顯示,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有專家認為,這些死亡事故中,排除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約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過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理得到避免。于此而言,學生的生存與安全教育、基本的風險管理能力,在這些悲劇的數字面前可謂一覽無余。
校園安保裝備已不可同日而語
專家呼吁校園安全升級
3月30日是第20個中小學安全教育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我安全,我健康,我快樂”。近年來,學生踩踏事件、食物中毒、溺水等校園危機事件時有發(fā)生,校園安全面臨著自然災害、安全事件、恐怖暴力事件等多種風險,風險的多元化必然導致突發(fā)事件錯綜復雜,從而呼喚教育安保升級。
面對“全國每天至少消失一個教學班”的現狀,也許,建構并實踐校園新安全觀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大安全觀,應該是傳統(tǒng)校園安全觀的“升級版”。這里應包括起碼的三個層面:一是繼續(xù)加大“三防”建設,物防為基,人防為主,技防為輔。數日前,公安部稱,將把校園安全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警校聯動構建校園安全防控體系。學校當以此為契機,創(chuàng)新校園“三防”手段與能力。二是強化生存與安全教育,將之納入學校教育的必修課。教育部門應自上而下確立一個理念:扎實務實的安全教育,是為孩子認知世界、學會生存、幸福生活奠基。安全教育不能成為一地一校的特色課程,而應該成為具有學科體系與教學維度的基礎課程。三是從制度設計開始,將風險管控的關口前移、重心下沉,主動防范校園安全問題。對于校園安全而言,事前防范一分鐘,也許好過事后補救十年功。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校園安全建設開始逐步提上議事日程。公眾看得見的變化是,校園內的人防、物防、技防三級防護體系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圍墻護欄加高加固了,配鋼叉的保安到位了,高標準的攝像頭安上了……甚至“一鍵報警”等扁平化的信息手段,也開始為校園安全保駕護航。加上《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等及時補位,校園安全的短板確實已不再“步步驚心”。不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校園安全,通常仍以學校的圍墻為邊界:只要孩子在校內是安全的、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似乎也就萬事大吉。
日益完善的裝備背后是需要更新的思維
新校園安全觀迫在眉睫
一方面,校園安保形勢已經進入新常態(tài)。社會的現代性,亦即意味著社會的風險性。德國著名社會學家烏爾里?!へ惪嗽凇讹L險社會》一書中,深刻闡述了這個道理:現代文明的全球化,使得人化的、制度化的風險,也成為全球難題。這并不是消極悲觀主義的風險論,相反,這是對現代社會的客觀警醒。校園風險是社會風險的一部分,看似越來越銅墻鐵壁的校園,也越來越呈現出開放而難設防的姿態(tài)。學校的地域范圍擴大了,教育的公共責任延伸了,校園危機與風險展現出明顯的“非封閉性”特征。
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元年,校園安全更要善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健全以校方責任險為核心的風險防范體系。當然,這幾年,全國兩會上常有代表委員建議盡快將《校園安全法》納入立法計劃,一來有助于依法解決校園安全困擾,二來也能禁絕無限擴大校方安全責任的亂象,不至于為了極端的安全而削足適履地削減體育活動等。校園需要大安全觀,校園安全須得跟上這個“互聯網+”的時代。
警鐘已敲響,就看我們如何做
佰佰說:
校園安全能夠得到政府重視已經實屬不易,下一步就需要我們進一步腳踏實地的認真研究校園安全新趨勢新動態(tài),為切實保護好學生安全作出努力。佰佰安全網會關注本領域發(fā)展并為您發(fā)布相關報道!
責任編輯:羅敏
07/17服用性藥時該注意什么?
11/30照顧癱瘓老人需要什么物品,平時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起跟小編了解吧
07/17借錢給別人要注意什么?
02/25出境游該注意的那些事兒
07/17老年人性生活技巧有哪些
05/24在旅游景區(qū)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