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老年人為了滿足自我的心理需要而上當受騙。比如,一些老年人雖然與子女同住,但因為他們工作繁忙對老人關心較少;或者子女遠在他鄉(xiāng),這類老年人內(nèi)心對親情充滿了渴望。這時候如果有個人像親人一般地噓寒問暖,關懷備至,老年人的心理防線會被輕易攻破,掉入騙局而渾然不知。還有一些老年人,雖然退休多年,但是又礙于面子,不想被后輩們說他們老無所用,內(nèi)心對自我價值感的追求絲毫不遜于年輕人。于是,想用自己的積蓄通過小投資賺點生活費以滿足成就感的心理,也成為騙子們的一個目標。同時,老年人普遍不太理性,雖然年紀一大把,可有時候又偏偏像個孩子似的存在比較心理??粗鴦e的老人搞投資,內(nèi)心極度不平衡,便產(chǎn)生從眾行為,最終掉進一個接一個的陷阱。因此,晚輩們對老年人的關心是不可忽視的。同時,當面對類似這樣的騙局時,老年人自己要學會放下面子,保持清醒的頭腦。老年人也可以通過參加娛樂活動或者一些健康積極的社會團體以及學習科學知識、掌握實用信息來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讓騙子們無可趁之機。
容易中詐騙的哪些老人
1、貪心
貪心就是容易上當?shù)恼T惑,別人只給你小小好處,你就覺得有利可圖。貪心的索求更多,反而不知不覺掉進別人的情感陷阱里。永遠都爬不出來,除非你付出更多的代價。貪心不足蛇吞象,貪字怎么寫?隨時隨地,貪變成了貧。
2、癡戀
世上自是有情癡,此情不關風與月。癡戀的人,別人怎么說、你就怎么做。完全不受控制,直至最后被人騙財騙色。女人,還要被騙婚騙孕。這又能怪誰?別人就是利用你的癡情,然后肆意的踐踏。你,還愿意這么糟蹋自己嗎?
3、純情
說好聽,這叫純。說難聽,這叫蠢。人家不騙你,還能騙誰?騙子不會隨便找人的,那個必須是可以下手的對象。而蠢的人,也就是情商不高、智商更低的人就是最好的獵物。人不夠聰明,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哦。
最近,電信詐騙頻頻暴發(fā)“騙死人”的新聞,引起人們關注。其實,比起在網(wǎng)絡時代“見多識廣”的年輕人,老年人由于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比較老舊,更容易在某些地方上當受騙。
由于子女在異鄉(xiāng)奮斗,工作都十分繁忙,孤單寂寞的老人們要照顧孫子,也無法和老朋友、老同事聚會。昨天的調(diào)查中,95%的老人說,和以前的朋友聯(lián)系少了,原因一是退休后見面機會變少,二是每個同事搬到不同城市,平時要溝通也只能通過電話。
一個人的時候難免會胡思亂想,一個人的時候在你遇到問題的時候難免沒有主心骨,被別人一忽悠就上當了。如果說那些老人容易受熟人詐騙呢?第一個映入我腦海中的就是孤獨的老人。這種孤獨的老人可以分為三類:喪偶老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的越來越快,他們漫漫的落后于社會發(fā)展的進程當中。
以親情為誘餌:
此類騙局常以當事人的子女、親友要發(fā)生車禍、有血光之災等意外事件為由,要求當事人花錢消災。當事人常會因為心情焦急而亂了方寸,情急之下按照騙子的要求行事。
以健康為誘餌:
這是近年來比較突出的一種騙局,騙子以免費體檢、免費服務為名,深入社區(qū),忽悠中老年人“身體有病”要及早治療;有的則在賓館酒店、教室禮堂舉辦所謂的“健康講座”,誘導中老年人購“神奇”藥品或理療器械。
以發(fā)財為誘餌:
此類騙局主要針對發(fā)財心切的當事人,稱只要參加他們的集資、參股等投資理財活動,或者購買奇特的寶物、古董,就能獲得高額的回報,并且往往會放長線釣大魚,在開始給予當事人一定的甜頭嘗嘗,當斂財達到一定數(shù)量的時候,隨即銷聲匿跡。
自卑意識太強:
退休以后,部分老人有一定的自卑意識,加之與小輩的共同語言不多,有時候甚至感覺被小輩看不起,因此希望通過某些成功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這類老人很容易被投資類、收藏類的騙局所迷惑。而且往往自以為是,固執(zhí)己見,不聽人勸。
愛貪小便宜:
老年人大多是從窮日子熬過來的,買東西時一分錢也舍不得多花,愛買便宜貨。一些騙子正是瞄準了老年人貪小便宜的心理,用假貨、劣貨冒充名牌、正品,以所謂“出廠價、跳樓價”作誘餌釣老人上當。其次,有一些老年人,雖然退休多年,但是又礙于面子,不想被后輩們說他們老無所用,想用自己的積蓄通過投資賺點生活費以滿足成就感,也成為騙子們的目標。
迷信權威從眾心理強:
老年人接受信息時,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別人說什么就相信什么,特別是來自“權威”專家的聲音。因此,一些保健品銷售商會請所謂的專家來忽悠老人,從而達到騙售目的。一些老年人,覺得大家都相信了,自己不相信就是落伍,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上當受騙。
老年人的面子觀念比較重。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自尊心比較強,比年輕人要愛面子,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許。有的老年人覺得,我都參加了別人的活動,享受了別人提供的服務,不買一些回家,心里會過意不去。于是,一些銷售商就利用這點,用小恩小惠的方式來拉攏老年人。當然,這也與老年人因為經(jīng)濟能力比較弱,比較貪財有一定關系。還有一些老年人,會覺得大家都相信了,自己不相信就是落伍,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導致上當受騙。
騙子為何要騙老人,無非是因為人老犯暈,容易輕信陌生人。很多人都納悶,年輕時那么精神的一個人,一老怎么就糊涂了,跟個孩子似的?這里面有生理原因,也不排除孤獨心理疾患。人老了,交際圈子越來越小,那些輕信陌生人的老人,恐怕身邊已沒有多少能說話的熟人了。他們孤單,想與人交往,可要么不敢,要么被人嫌棄。于是乎,甜嘴蜜舌的騙子就鉆空子了,因為老人太想聽那些“高興話”了。如果有個人像親人一般地噓寒問暖,關懷備至,老年人的心理防線不會這般被輕易攻破的。
對社會信息攝入太少
究其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對社會信息攝入較少,特別是對一些新鮮事物的認識會相對片面。手段高明的騙子們常常會利用老年人更關注健康,更容易相信、崇拜所謂權威的心理特點,而請君入甕。
滿足自我心理需求
老年人為了滿足自我的心理需要而上當受騙。比如,一些老年人雖然與子女同住,但因為他們工作繁忙對老人關心較少;或者子女遠在他鄉(xiāng),這類老年人內(nèi)心對親情充滿了渴望。這時候如果有個人像親人一般地噓寒問暖,關懷備至,老年人的心理防線會被輕易攻破,掉入騙局而渾然不知。還有一些老年人,雖然退休多年,但是又礙于面子,不想被后輩們說他們老無所用,內(nèi)心對自我價值感的追求絲毫不遜于年輕人。于是,想用自己的積蓄通過小投資賺點生活費以滿足成就感的心理,也成為騙子們的一個目標。
銷售人員直接上門推銷,利用老年人的信息閉塞、過度關注身體健康以及渴望溫情的特點,或者連哄帶嚇,或者甜言蜜語,誘使老人上當受騙,使得他們花費大把的錢買回來一大堆“三無”產(chǎn)品。對此,有關部門大多只是發(fā)出“提醒”和“警示”,但對于那些明顯實施詐騙行為的保健品銷售公司,卻不予打擊,這對那些實施詐騙犯罪的非法保健品銷售公司來說,實有縱容之虞。
要想治好老年人的這種精神依賴,需要從根本上強化子女對老人的精神贍養(yǎng)。除了強化子女的精神贍養(yǎng)之外,對于保健品銷售公司向老太大量傾銷保健品的做法,有關部門不能等閑視之。利用老年人對溫情的渴望和對保健知識的無知,通過甜言蜜語來向老人電話推銷這些毫無用處的“三無”產(chǎn)品,進而牟取驚人暴利,絕對不是正常的產(chǎn)品銷售行為,而是一種涉嫌詐騙的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