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著新療法和高科技的旗號騙人的,其是大多都是騙人的,特別是最近打著干細胞移植騙人的,在一份由國家衛(wèi)生部于2009年3月頒布實施的《醫(y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上,記者看到:干細胞技術被歸入“第三類醫(yī)療技術”,指其“涉及重大倫理問題,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經規(guī)范的臨床試驗研究進一步驗證”;并明確要求,若用于臨床治療,須經衛(wèi)生部審批。否則將依法追究醫(y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責任。但據記者了解,迄今為止,除造血干細胞治療血液病,全國尚未有任何一家醫(yī)療機構的干細胞治療得到受理和審評. 2011年4月17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干細胞“神奇療效”調查》,網址可以從百度搜[干細胞“神奇療效”調查]看。
第一招,洗腦營銷。
打著免費健康講座的旗號,向老年人灌輸歪曲的健康理念,虛構夸大他們的病情,誘惑老人買保健品和治療儀器。
第二招,親情營銷。
營銷人員一見面就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哄著老人高興,其實看中的就是老人兜里的錢,讓他們最后買了保健品。
第三招,體驗營銷。
拉著老人體驗各種醫(yī)療器械,吹噓療效,忽悠老年人花錢。
第四招,免費體檢。
打著免費體檢的幌子,在體檢報告上做手腳,嚇唬老人趕緊掏錢治病。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避免老人盲目信任保健產品商家,降低老人對死亡的焦慮,子女或親友可以嘗試去做以下幾點:
定期帶老年人去正規(guī)的大醫(yī)院進行體檢,用“白大褂”的權威駁倒不明商家。
多與老年人進行情感交流,給他們安全穩(wěn)定的情感聯系,并支持和鼓勵老年人在安全的人際范圍內進行情感交流。有安全感的老人比較不容易在騙子身上花費感情。
一些商家利用老人無子女陪伴在身邊,渴望子女關愛的心理,在推銷藥品的第一步就親昵地喊爹喊媽,彌補了空巢老人的內心孤獨,誘使老人輕信商家的謊言。有些老人在推銷人員的親情攻勢下,就算產品并不可信,也不好拒絕對方的熱情,最終還是購買了產品。
“贈藥”、“免費抽獎試用”、 “名醫(yī)會診”、 “免費體檢”、“免費旅游”、 “專家講座”等都是經營者慣用的手段,甚至雇用“托”在一旁現身說法,誘使老人上當受騙。一些商家定期在星級酒店開科普講座,還向老人發(fā)放“小禮品”,宣傳產品功效;或者在社區(qū)開設理療床免費體驗店,對前來體檢的老人謊稱其身體出了狀況,進而推銷自己的產品。
遠離可疑人員?,F在有些騙子常常主動與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時表現得很熱情,此時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我們提醒老年人,千萬不要和 “陌生人”過于親熱,以免上當受騙。另外,獨自外出時不要帶貴重物品和首飾。有些老人鬼迷心竅到拒絕告訴子女地點,也就是他們明明自己也知道這個事情拿不到臺面上來,卻還偷偷摸摸去,買回來的東西還偷藏,這時就要靠子女平時聊天的時候多關心老人,并套套他們的話,如果有苗頭,可以跟蹤到相應地點,收集證據。對于這樣的老人,除了下述舉報,還可以給老人施壓,例如說要買房,買車,總之就是讓他們覺得手頭錢緊。
首先,面對形形色色的騙術,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貪圖小利,不輕信他人謊言,牢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要克服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錢賺大錢”、“吃小虧占大便宜”或“不勞而獲”的念頭,世界上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錢袋子,凡是有人讓你出錢的時候,一定要多一個心眼兒,不能輕易將自己的錢拿出來、送出去。
其次,平時多關注新聞媒體、社區(qū)內黑板報、宣傳欄、標語等宣傳,了解當前多發(fā)的各類詐騙手法,提高警惕,加強對詐騙伎倆的識別能力。
第三,遠離可疑人員?,F在有些騙子常常主動與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時表現得很熱情,此時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我們提醒老年人,千萬不要和 “陌生人”過于親熱,以免上當受騙。另外,獨自外出時不要帶貴重物品和首飾。
對社會信息攝入太少
究其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對社會信息攝入較少,特別是對一些新鮮事物的認識會相對片面。手段高明的騙子們常常會利用老年人更關注健康,更容易相信、崇拜所謂權威的心理特點,而請君入甕。
滿足自我心理需求
老年人為了滿足自我的心理需要而上當受騙。比如,一些老年人雖然與子女同住,但因為他們工作繁忙對老人關心較少;或者子女遠在他鄉(xiāng),這類老年人內心對親情充滿了渴望。這時候如果有個人像親人一般地噓寒問暖,關懷備至,老年人的心理防線會被輕易攻破,掉入騙局而渾然不知。還有一些老年人,雖然退休多年,但是又礙于面子,不想被后輩們說他們老無所用,內心對自我價值感的追求絲毫不遜于年輕人。于是,想用自己的積蓄通過小投資賺點生活費以滿足成就感的心理,也成為騙子們的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