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某喜歡搜集收藏品。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通過電視購物購買了一些收藏品。之后,全國各地自稱收藏品“經(jīng)銷商”的推銷電話紛至沓來。
真實案例:
羅某喜歡搜集收藏品。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通過電視購物購買了一些收藏品。之后,全國各地自稱收藏品“經(jīng)銷商”的推銷電話紛至沓來。
羅某說,僅2012年2月至7月,就有人以“上海文學會”“北京博物收藏協(xié)會”“北京京瑞收藏品文化中心”“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等多家單位工作人員身份,向他推銷收藏品。動心的他先后購買各類收藏品共花費40余萬元。
其中,“北京京瑞收藏品文化中心”還進一步向羅某許諾,在購買收藏品達到一整套時,收藏價值將大大提升,且該公司將為其召開拍賣會。羅某回憶,購買的所謂收藏品同時附有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北京市國立公證處、北京市東方公證處等單位的公證書、保險證書、收藏證書、督造證書等多種證明文書。
羅某陸續(xù)向該公司打款20余萬元。但羅某發(fā)現(xiàn),其承諾召開拍賣會的保證,遲遲不能兌現(xiàn)。羅某覺得自己被騙了,于是向當?shù)毓矙C關(guān)報案。
行騙途徑:嫌疑人利用電視、電話、報刊等媒介,推銷手機、藥品、紀念品等物品,通過快遞貨到付款或匯款的方式,事主收到貨物后查驗,發(fā)現(xiàn)收到的貨物與自己預期不符。
針對對象:容易輕信他人的人群。
關(guān)鍵詞:
1、推銷。利用電視、電話、報刊等媒介,推銷手機、藥品、紀念品等物品。
2、貨到付款。通過快遞貨到付款或匯款的方式,來迷惑事主。
佰佰安全網(wǎng)提示:
犯罪嫌疑人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后,利用受害人心理特點,通過電話這種非接觸方式,層層設(shè)套,為受害人識別其犯罪行為帶來一定難度。提醒公民個人不斷增強防范意識與分辨能力,運用法律手段保障和維護自身合法權(quán)益。
責任編輯:佰佰安全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