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本標準依農業(yè)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第六條第二項規(guī)定訂定之。
關于農業(yè)天然災害嚴重程度認定標準
1、一本標準依農業(yè)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第六條第二項規(guī)定訂定之。
2、二災區(qū)范圍之認定以直轄市及縣 (市) 為單位,并其農業(yè)產值多寡,分為左列四級:
(一) 第一級:屏東縣、臺南縣、彰化縣、云林縣、嘉義縣、高雄縣、臺中縣及南投縣。
(二) 第二級:桃園縣、苗票縣、臺東縣、宜蘭縣、臺北縣、花蓮縣及新竹縣。
(三) 第三級:臺南市、臺中市、新竹市、嘉義市、臺北市及高雄市。
(四) 第四級: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及基隆市。
3、三直轄市或縣 (市) 轄區(qū)內農民之農業(yè)天然災害損失金額達左列標準者,合于公告辦理紓困貸款:
(一) 第一級:新臺幣一億元以上。
(二) 第二級:新臺幣六千萬元以上。
(三) 第三級:新臺幣四千萬元以上。
(四) 第四級: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
未達前項標準之直轄市或縣 (市) ,其單項農產品無收獲面積達該直轄市或縣 (市) 該單項生產面積百分之二十以上者或其鄉(xiāng) (鎮(zhèn)、市、區(qū)) 轄區(qū)內農民之農業(yè)天然災害損失達左列情形之一者,得以專案方式層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后,比照辦理紓困貸款。
(一) 農作物無收獲面積達生產面積百分之二十以上者。
(二) 畜禽死亡或流失頭 (只) 數達飼養(yǎng)頭 (只) 數百分之二十以上者。
(三) 養(yǎng)殖水產物無收獲面積達生產面積百分之二十以上者。
前項所稱專案方式,在縣 (市) 由該縣 (市) 主管機關備妥前項情形之計算資料,報由省主管機關審查;在直轄市由該直轄市主管機關備妥前項情形之計算資料逕報中央主管機關;在鄉(xiāng) (鎮(zhèn)、市、區(qū)) 公所備妥前項情形之計算資料,報由縣 (市) 主管機關審查后轉報省 (市) 主管機關審查。
4、四直轄市或縣 (市) 轄區(qū)內農民之農業(yè)天然災害損失金額達左列標準者,合于公告辦理現金救助:
(一) 第一級:新臺幣二億元以上。
(二) 第二級:新臺幣一億二千萬元以上。
(三) 第三級: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上。
(四) 第四級:新臺幣二千萬元以上。
未達右列標準之直轄市或縣 (市) ,其單項農產品無收獲面積達該直轄市或縣 (市) 該單項生產面積百分之四十以上者或其鄉(xiāng) (鄉(xiāng)、市、區(qū)) 轄區(qū)內農民之農業(yè)天然災害損失達左列情形之一者,得以專案方式層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后,比照辦理現金救助:
(一) 農作物無收獲面積達生產面積百分之四十以上者。
(二) 畜禽死亡或流失頭 (只) 數達飼養(yǎng)頭 (只) 數百分之四十以上者。
(三) 養(yǎng)殖水產物無收獲面積達生產面積百分之四十以上者。
前項所稱專案方式,在縣 (市) 由該縣 (市) 主管機關備妥前項情形之計算資料,報由省主管機關審查;在直轄市由該直轄市主管機關備妥前項情形之計算資料逕報中央主管機關;在鄉(xiāng) (鎮(zhèn)、市、區(qū)) 由該鄉(xiāng) (鎮(zhèn)、市、區(qū)) 公所備妥前項情形之計算資料,報由縣 (市) 主管機關審查后轉報省 (市) 主管機關審查。
5、五本標準所稱之農業(yè)天然災害損失包括農作物、畜禽、林業(yè)及養(yǎng)殖漁業(yè)損失,損失金額查報之估算方式如左:
(一) 農作物損失估算:
1 短期作物:
各期作各種作物于遭受災害后,在當期作尚能復耕或轉作且可以收獲者,其損失金額以生產總費用之百分之五十計算;如在當期作無法復耕或轉作者,每公頃損失金額以生產總費用扣除采收工資計算,并乘以損失面積計算損失金額。
2 長期作物:
受災時并無收獲物者,其損失金額以成園費計算;受災時有收獲物或當年可收獲者,每公頃損失金額以生產總費用扣除采收工資計算,并乘以損失面積計算損失金額。
(二) 畜禽損失估算:
1 畜禽產品:
(1) 成畜禽:以受災時該畜禽之生產總費用乘以受損數量計算。
(2) 幼畜禽:以受災時之育成成本或產地農民購入價格計算。
2 畜禽舍:各按其復建費估算。
(三) 林業(yè)損失估算:
1 林木:以林木損失材積乘以當地當期山價,或以造林成本計算。
2 苗圃:以復耕成本計算。
3 撫育中幼齡造林木:以復耕成本計算。
4 竹林:以竹材損失支數乘以當地當期山價。
(四) 養(yǎng)殖漁業(yè)損失估算:
1 養(yǎng)殖漁業(yè):
(1) 已達收獲期:各養(yǎng)殖水產物每公頃損失金額以該水產物每公頃生產量 (各直轄市或縣市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所訂征收土地水產養(yǎng)殖物補償遷移費查估標準) 乘以平均價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yè)局產地魚價查報資料之災害前一個月內平均價) 。各養(yǎng)殖水產物損失為該水產物每公頃損失金額乘以損失面積。
(2) 未達收獲期:養(yǎng)成未達收獲期一半者,以前項計算方式折半估算。
(3) 魚苗生產:以已達收獲期之損失加倍計算。
2 養(yǎng)殖設備:各按其復建費估算。
6、六農業(yè)天然災害查報單位、程序及時限如左:
凡天然災害發(fā)生,各級農情報告員應迅速搜集受災情形資料層報省 (市) 農業(yè)主管機關匯整,再轉報中央農業(yè)主管機關。其作業(yè)期限,于鄉(xiāng) (鎮(zhèn)、市、區(qū)) 為災害發(fā)生后隨時查報;于縣 (市) 為災害發(fā)生后二日以內完成查報;于省 (市) 為匯整資料齊備日辦理匯報。
如果想了解相關法規(guī)解析和案例可關注佰佰安全網的安全說法頻道。讓你的生活更安心。
責任編輯:趙駿